高考历史题《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一)

时间:2020-01-28 23:49:2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 “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 “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of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与材料二中“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三、四有哪些共同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举一个中国现代史的史实论证材料四中“民治”这一观点,指出20世纪末中国提出的“民治”目标,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自己对“法治”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这种现象的出现与下列哪部法律的颁布有关?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3、判断题  图表《数字澳门》反映出
①“一国两制”方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具有高度自治权
③实行“一国两制”方针有利于澳门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④澳门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4、判断题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②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④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
[? ]
A.①④③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①②④③



5、判断题  过渡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哪些方面曾发挥过重要作用
①恢复发展国民经济②巩固新生人民政权③推进社会主义改造④实现各阶级、阶层的团结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