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8 23:45:10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与我,仿效西方亦后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
材料三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
——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24年1月)
材料四 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绊,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期继续与你们提携。
——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
回答问题:
(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材料一相比,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材料一至四,并运用你所学的历史知识,对孙中山作一最简要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下图是国庆节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上悬挂的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的巨幅画。国庆节这样悬挂伟人画像主要体现了
A.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完全一致
B.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规划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
C.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新中国的成立是对孙中山革命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3、判断题 (15分)【历史——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和甘地是“亚洲觉醒”中的两位先驱,他们分别被誉为“中国的民主共和之父”和“印度自由的灯塔与向导”。
材料二?人类的公正不是建立在暴力的基础上,真正的公正是建立在自我牺牲、道义和无私奉献的基础上的。……我相信非暴力这种武器属于最强者。我相信,一个最坚强的战士才敢于手无寸铁,赤裸着胸膛面对敌人而死。这就是不合作的非暴力的关健所在。我们要坚持非暴力的不合作主义。? ——甘地《论不合作》
材料三?李鸿章对孙中山的上书态度极为冷淡。那时,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李鸿章在芦台督师,得到他的上书,只是随便地说了一句:“打仗完了以后再见吧!”孙中山“听了这句话,知道没有办法,闷闷不乐的回到上海,……所有的希望完全成为泡影。所以到了这时候,孙先生的志向益发坚决,在檀香山就积极筹备兴中会,找人入会,一定要反抗满洲政府”。……在入会的秘密誓词中,明确地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目标。
——陈少白《兴中会革命史要》
(1)请运用所学知识概要说明材料一中的两位先驱获得盛誉的主要理由。(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简要分析孙中山和甘地斗争道路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两者走不同道路的原因。(9分)
4、判断题 孙中山被尊称为中华民国的“国父”,这主要基于他
A.领导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B.为维护民主共和进行一系列斗争
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5、判断题 20世纪初中国、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新特点是? (? )
A.民族解放运动具有反殖民主义和反封建主义的双重性质
B.采用政治斗争、武装斗争等多种斗争形式
C.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斗争的思想武器
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民族民主革命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