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1-28 23:44:4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前的20多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国际贸易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材料二 美国的黄金储备在1945年相当于200.8亿美元,1949年为246亿美元,这是战后的最高数字。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中期,外国持有美元的数额已经超过了美国已有的黄金储备。各国争先用手里的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美国的黄金储备日益捉襟见肘。1961年,美国不得不与西欧联手,成立“黄金库”,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内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十国集团”(美国、英国、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加拿大、比利时、瑞典),共同维持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三 1973年底,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荡的“欧洲美元”高达1 000亿。为了稳定美元,尼克松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宣布停止以美元兑换黄金,同时对进口商品加征10%的附加税,试图迫使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美元实行贬值,减少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于是,欧共体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内部实行固定汇率制,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历史背景。这一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出现了怎样的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历史背景:二战前国际金融领域呈现出一种无序状态,战后各国经济政治实力发生重大变化(或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盟主,实力空前强大);美国实行对外经济扩张,企图掌握世界经济霸权。特征: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2)变化:美元的中心地位开始动摇。原因:欧洲经济恢复;欧洲国家逐渐走向联合。
(3)局面: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影响:动摇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在电影《让子弹飞》的开场中,有一个八匹白马拉着两节火车奔腾的镜头。尽管这是艺术夸张,但马拉火车确实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过。它最能说明(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昭示新时代的到来
B.当时蒸汽机车的制造水平太低
C.落后意识是实现近代化的最大障碍
D.清朝专制统治的腐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火车用马拉,这说明了当时普遍存在着落后的封建意识,这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最大障碍。A、B、D三项未能体现问题的本质。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墨子》
材料二: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网罟不入海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
材料三: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韩非子》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是哪一学派的主张?
(3)概括材料二、三在目的上的相同点和统治方式上的不同点。


参考答案:(1)“兼爱”“非攻”思想。
(2)儒家。
(3)相同点:都是为统治者提供治国的方案(或为维护封建统治服务)。
不同点:孟子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实行王道之治;
韩非子重视“刑”的作用,强调用重刑镇压人民反抗,实行霸道统治。


本题解析:(1)“视人之宝若其宝”“视人之身若其身”“视人之家若其家”“视人之国若其国”反映出的是一种没有等级差别的普遍的爱,是墨家的“兼爱”思想。“谁攻”反映的是“非攻”思想。(2)《孟子》是反映孟子思想的著作,而孟子是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3)孟子和韩非子都是新兴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他们都是为封建阶级服务的。孟子主张实施仁政,实行王道之治;韩非子是法家的典型代表,强调法治,主张实行霸道。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国20世纪历史发展的方向,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最直接的源动力。下列史实不能体现以上观点的是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B.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
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D.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其产生瓦解了自然经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史实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自然经济即开始解体,直至1956年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自然经济才最终瓦解,在此期间自然经济依旧占据中国经济的主导地位,并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也是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前提下产生的,所以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A B C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
点评: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高考中的必考点,也是难点。对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要从宏观上掌握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轨迹:产生——初步发展——短暂春天——曲折发展——萎缩。注意分析每一阶段的发展背景、特点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你们一边倒。’正是这样。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对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的外交从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
B.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
C.有利于中国的经济恢复发展和国家安全
D.“一边倒”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政策,有利于中国冲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政策,有利于中国的经济恢复发展和国家安全。故选C。中国的外交从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的重大事件和打破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的是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因此AB错误;D项错误。;新中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以独立自主作为基本的外交方针,以外交三大政策作为指导,积极发展外交事业,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就有17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在50年代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国际会议和万隆会议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开始发挥着积极地作用。在70年代开创了外交的新局面,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等中国开始作为一极在国际中发挥作用。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