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8 23:44:28
1、判断题 1950年1月6日,北京市军管会颁发布告,宣布:“(1)某些外国,过去利用不平等条约中所谓‘驻兵权’,在北京市内占据地面,建筑兵营,现在此项地产权,因不平等条约之取消,自应收回。(2)此项地产上所建之兵营及其他建筑,因地产权收回所发生之房产问题,我政府另定办法解决之……”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执行的外交方针是( )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材料反映了新中国取消外国在中国的“驻兵权”,即清除帝国主义在华的残余势力和特权,这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内容相符,故B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民多”的利弊(8分)
材料一:为国之要,在于得民,民多则田垦而税增,役众而兵强。田垦税增,役众兵强,则所为而必从,所欲而必遂。?
——[明]《叶适集》卷二
材料二:(乾隆帝说)……升平日久,户口日滋,物价腾涌,势所必然。……然天地所生之物止有此数,昔以十人食之,今以百千人食之,米安得不贵?米既贵,诸物安得不贵?游手好闲僧道之流,且借此以糊口,设尽驱之力田,言之易而行之难,安得许多田与之乎?……为今之计,补偏救弊之不暇,实无一劳永逸之法也。
——《国朝官史续编·圣制节俭论》
请回答:
(1)材料一认为明初提倡“民多”有哪些益处?(2分)
(2)材料二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什么?(2分)乾隆帝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2分)
(3)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你对人口问题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1)增加税收和增强军事实力。(2分)
(2)人多地少,物价上涨。(2分)不完全正确。因为乾隆帝只看到了人口与土地的矛盾,没有意识到发展工商业的重要性,并在实际上阻碍其发展。(2分)
(3)在封建社会某些特定条件下,人口的增长是生产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安定,经济发展的一种历史表象;但人口的骤增也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因此,应控制人口合理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节约用地,以调控人口与经济发展和人民需求的平衡。(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探讨人口多少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1)结合材料分析即可。(2)问关键在于归纳出乾隆皇帝的观点:人口增长造成了物价上涨。其观点并不完全正确。(3)问一定要结合材料,根据不同的时代背景具体分析人口问题,真正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阅读下列不同历史时期我国工业比重图,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列强侵略使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
B.一战期间重工业获得一定程度发展
C.大炼钢铁使轻工业比重有所下降
D.有效政策使轻重工业比例趋于平衡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左图反映出近代民族工业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但在一战期间重工业获得一定程度发展;右图反映出新中国建立后,实行“一五计划”, 轻重工业比例趋于平衡。C判断不正确,大炼钢铁是指1958年开展“大跃进”运动,与图片时间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往者匹夫匹妇,五口之家,日织一匹,赢钱百文。自洋布盛行,土布日贱,计其所赢,仅得往日之半耳”。这现象表明鸦片战争后中国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外国商品完全占据中国市场
C.城乡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D.土布质次价高,已退出市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叙述,自从洋布盛行后,自产的土布减产并且出现收益减少的现象,放映的是手工业的衰败,自然经济的瓦解,B中完全错误C不是题意D已经推出不是材料中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表是1927、1936年全国华商纱厂相关统计数据,导致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年份 项目 | 1927年 | 1936年 |
华商纱厂拥有纱锭数 | 209.90万枚 | 274.60万枚 |
华商纱厂布机数 | 1.35万台 | 2.55万台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1927年到1936年是国民政府举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民族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故选C。A项是在1912年之后;B项是在一战期间;D项是在解放战争时期。
点评:进入20世纪后,民族工业有两个快速发展阶段,一个是一战期间,主要是1912年到1919年间,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另一个是1927年之后的10年,国民政府推行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经济建设得到快速发展阶段。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