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高频试题特训(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20-01-28 23:43:0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亲爱的英缅印各邦人士暨侨胞:
中国艰苦奋斗,五年于兹,其目的在于粉碎暴日侵略迷梦,期谋世界和平;当此敌寇回光返照之日,又将魔手伸入南太平洋各友邦之领土,企图危害缅印安全。此次中国军队入缅作战,全在协助友邦。消灭民主国家公敌──日本强盗,争取人类正义,世界和平。今在入缅之初,谨以数端,敬告我友邦人士及侨胞父老兄弟姐妹:
一、中国军队入缅的目的,全在协助友邦,伸张正义,维护人道,争取其它国家最后胜利,建立世界和平。
二、中国军队的胜利,与世界和平及缅印全部人民生命财产之安全,至为攸关,望我英缅印军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中国远征军第一长官司令部文告》(1942年3月12日)
材料二?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身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
(1)两则材料之间有何内在逻辑关系并简要阐述。(6分)
(2)由材料二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9分)


参考答案:
(1)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是因果关系。正是因为材料一中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的重大贡献,才有了材料二中将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的重要决定。(6分)
(2)全人类的共同利益高于一切;对邪恶势力不能姑息养奸;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可以和平共处、友好合作。(各3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主要说的是中国组织远征军作战的史实,材料二主要说的是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的相关内容,规定日军侵占的我国的领土,必须归还。很明显,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是因果关系,正是因为材料一中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所作的重大贡献,才有了材料二中将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的重要决定。(2)从二战的相关史实可以得到如下的启示:法西斯是全人类的敌人,对国际邪恶势力不能姑息养奸,要团结一致,进行斗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相关史实告诉我们,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完全可以走到一起,团结合作。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日本投降后,美国针对日本的“大东亚圣战”说,提出了“太平洋战争史观”,以澄清民众对战争的“模糊观念”。“太平洋战争史观”的主要观点圈定在以下几个方面:⑴日本对外发动的侵略战争始于九一八事变,经七七事变到最后发动太平洋战争,对外战争是连续性的。⑵日本侵略的主要目标是在中国。⑶美国为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最大贡献”。 ⑷以军部为中心的军国主义是侵略战争的主要责任者,天皇、宫中派(天皇身边的重臣)、财界、舆论界等属于“稳健派”,是军国主义的“对立势力”。 ⑸强调日本帝国主义者“隐瞒了事实”,“欺骗了民众”。
请回答:
①举例说明在“大东亚圣战”中,日本帝国主义者“隐瞒了事实”,“欺骗了民众”。(4分)
②你如何理解美国的“太平洋战争史观”?(11分)


参考答案:①如对南京大屠杀的宣传和报道。(4分)
②“太平洋战争史观”指出日本发动的战争属于侵略战争;中国是最大的战争受害者;突出美国的历史地位和最大贡献,助长了日本右翼势力的嚣张气焰;误导了日本国民对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加害责任。“太平洋战争史观”是片面的,不能真正澄清民众的“模糊观念”。(11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谈及俄罗斯出兵乌克兰时,美国 《芝加哥论坛报》认为,“这是美国与欧洲的慕尼黑时刻”。下列对发生在“一个世纪以前的‘慕尼黑时刻’”评述不正确的是
A.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B.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C.确保了欧洲的安全
D.企图将祸水引向苏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一个世纪以前的‘慕尼黑时刻’”是指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在没有捷克斯洛伐克代表参加的情况下,签署了把苏台德地区割给德国的协议。英法企图将“祸水东引”,推行的绥靖政策发展到顶峰,助长了法西斯德国侵略气焰;德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欧洲集体安全落空,苏联寻求自保;法西斯国家咄咄逼人的态度,迫使英法领导人调整政策。C项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途岛战役前夕,美军利用已经截获的日军电报密码,破获了日军进攻中途岛的
全部情报,对日军的行动了如指掌。尽管在海战中日军尽其所能集中了最大兵力,占有绝对
优势,但美军早有准备,最终取得了胜利。材料最能说明
A.实力对比决定战争胜负
B.美军的情报部门比日本发达
C.情报有时也能决定战争的胜负
D.中途岛战役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主要反映了情报的作
用。其它与材料无关。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约翰·科斯特洛在《太平洋战争(1941-1945)》中有如下统计记载,其统计的历史事件是(  )
日本损失:飞机29架,5艘袖珍潜艇。
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损失:

战列舰沉没
加利福尼亚号、俄克拉何马号、西弗吉尼亚号、亚利桑那号
战列舰重伤
马里兰号、田纳西号、内华达号严重受损、宾夕法尼亚号轻伤
其它舰只
犹它号靶船沉没、另有3艘巡洋舰、3艘驱逐舰以及3艘其它舰只被炸伤
飞机损失
232架
人员损失
官兵约2400人死亡,其中约1000人死在亚里桑那号上,
近2000人受伤
A.西西里岛登陆? B.诺曼底登陆?
C.中途岛海战?D.珍珠港事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材料来看,日军损失极小,且主要是飞机;美军损失巨大,尤其是战列舰,由此判断是珍珠港事件,D项正确。AB两项作战双方不符,C项与材料中损失对比不符。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