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强化练习(2019年练习版)(三)

时间:2020-01-28 23:39:37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据海关统计,1914年至1918年间,我国进口货物价值1915年比1913年减少了20.3%,出口每年比1913年增加了14.8%~20.5%,入超由每年2亿多海关两减至约3000万海关两,1919年更减至1600多万海关两。?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材料二:1911~1913年我国注册设厂72个,平均每年设厂24个:1914~1918年五年间注册设厂183个,平均每年近37个,其中钢铁冶炼厂9家。全国华商机器采煤量从1912年的80万吨,增加到1919年的330万吨。?
——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现象?(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7分)
(3)综合上述材料,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对此你有何认识(4分)


参考答案:(1)材料一:中国的进口下降,出口上升,历年来严重的入超现象大大改善
材料二:厂矿数量增多,产量增加(3分)
(2)原因:①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②中华民国建立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③群众性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④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一些障碍。(7分)(答对第①加上其它②③④三点中的任意二点,即可给本小题满分)
(3)中国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发展较快,战后立即萎缩和萧条。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发展曲折艰难。(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面的史料应有两处句号,读材料判断句号应该处于的位置是
《汉书·主父偃传》中,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①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②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③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④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中国古代文言文的行文特点可以判定②④两项前后句意不同,表达了完整的含义,因此应该加句号,①出不能停顿故不加句读,③处前后句意承接应该加逗号,所以答案选A。
点评:句读是对古文解读的一种基本能力,在历史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解题中完全可采用语文对古文的解题方法。近年来,高考对学生基本史学能力的考查已经多样化,多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不同历史观的辨析,例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阶级斗争史观和社会史观等史观的考查;②史料与史学观点之间的关系;③不同史料的价值比较,如文字史料,实物史料以及考古发现等;④以及对史料的解读等信息,今后的高考还将进一步强化基本史学知识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近代中国历史上,为寻求实现国家现代化,不同的阶级和阶层曾有过那些探索?其结果如何?近二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过哪些重大决策?分析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参考答案:探索及结果: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都未能实现现代化。(或结果都失败了)决策: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规定了实现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部署;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原因:①党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②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实事求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③世界局势的相对缓和,中国正确的外交政策优化了我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④重视科技教育,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历史政治综合题,特别是在历史学科中,贯穿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又有机地与政治相联系,达到鉴古知今的目的,反映了历史对热点问题的关注。题目的第一问是历史题,时间限制是近代,在这一个时间范围内的主要阶级、阶层就是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第一问为第二问提供了思路,前者的探索失败,后者应体现成功的方面,这一问也要注意时间限制,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最后一问涉及政治的内容,要注意观点的正确性。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假如你是汉武帝时的一名学生,你要进入全国最高学府接受教育,你必须去哪里?(?)
A.洛阳、书院
B.长安、太学
C.南京、国子监
D.曲阜、孔庙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汉武帝在长安设置最高学府太学,是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西汉早期,黄老之学盛行,只有私家教学,没有出现传授学术的学校。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始在长安建立太学。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经济全球化在90年代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有
①市场经济制度被普遍认可和接受②世界各国发展军备的推动
③国际金融的发展和跨国公司的推动④新科技革命的发展⑤贸易保护主义的作用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