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20-01-28 23:35:5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以下对演变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初税亩?②井田制?③均田制?④屯田制
A.①②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古代土地制度初税亩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在商周,均田制在北魏和隋唐,屯田制在曹魏,朝代顺序知道了就可以选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今切以为其当与不当,可内反于心而定也。尧谓舜曰:‘天之历数在尔躬。’言察身以知天也。……天子者,则天之子也,以身度天。”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A.是一种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B.意为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C.意为对君主的权力形成制约
D.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根据材料“今切以为其当与不当,可内反于心而定也。尧谓舜曰:‘天之历数在尔躬。’言察身以知天也。……天子者,则天之子也,以身度天。”,即可概括出均是强调对君主的自省,其有利于对君权形成一定程度上的制约。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8分)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是如何继承并发展孔子学说的?(4分)
材料一?守旧而维新、复古而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未艾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于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被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
——张岱年等《中国文化概论》
(2)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汉取得独尊地位的原因。(6分)
材料二?朱熹认为:“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认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3)依据材料二说明朱喜和王守仁关于贯通明理的途径有何差别?(2分)据所学知识说明二者思想是否存在本质差别。(3分)
材料三?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兴工商业;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并身体力行。
(4)明清之际进步思潮最突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2分)结合材料三概括指出这种思想主张在政治、经济和学术方面的具体表现。(3分)
材料四 自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以来,孔子思想在中国一直是国家的主流思想。l9世纪末,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由盛转衰,中国一些学者反思后认为,是孔子思想造成了中国的落后。20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更激烈地提出:“打倒孔家店”。孔子的声望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跌到了谷底。
——《孔子在中国声望达到百年来最高点》(新华网)
(5)据材料四概括近代以来孔子声望“跌到了谷底”的主要因素(4分)
材料五?韩国不仅现代化程度较高,也是以儒家文化立国育民的成功范例。政府不仅将儒家文化的精神,通过电影、电视,各种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宣传,而且通过风俗礼仪进行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让青少年以及所有的公民都感受到浓厚的道德熏陶和民族精神感染,从而为韩国的繁荣提供精神动力。
(6)据材料概括韩国政府对待儒家文化的态度。这给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启示?(4分)


参考答案:(1)孟子:建立了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仁政学说:要求统治者爱民、重民,主张民贵君轻。(2分)荀子:认为治国应以礼教为主,主张礼法并施。(2分)
(2)原因: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维护封建礼教伦常的同时,又有发展创新的特点,易于社会各阶层接受;董仲舒对儒家学说的改造和发展;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的接纳与强力推行。(6分)
(3)朱熹:主张“格物致知”,即通过实践、学习明事理;王守仁主张“致良知”,即通过自我反思,回复良知。(2分)二者没有本质差别。(1分)二者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理”,其本质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2分)
(4)思想主张:经世致用。(2分)表现:政治上,批判君主专制;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主张学以致用。(3分)
(5)人们认为孔子思想是造成落后以致西方入侵的原因之一;(2分)新文化运动的冲击;(1分)建国后文革的冲击等。(1分)
(6)态度:全方位宣传儒家文化;利用儒家文化对国民进行道德教育。(2分)
启示:将传统文化融人到现代化建设中,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表是新中国农业发展的各项数据、与表中整体趋势出现相关的历史事件有
1958年—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油料产量
粮食产量
1958
20000
196.9
477.0
1563.1
1959
17000
170.9
410.4
1214.7
1960
14350
106.3
194.1
985.5
1961
14750
80.0
181.4
506.5
①三大改造?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④实施八字方针
A.①②? B.③④?
C.①④?D.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产量表可以看出,国家经济衰退严重,结合年代信息分析其原因有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会运动,严重破坏了生产力,故②③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有关中共的“双百”方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双百”是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改革开放后提出
C.它是我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研工作的基本方针
D.促进了我国文艺和科研事业的繁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的。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