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王安石变法》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1-28 23:26:5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6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法)都或多或少地收到了成效:农田水利法的推行,不但使各地都大量兴建疏浚了陂塘堤堰等水利灌溉工程,而且修治河北诸河,使其大致都能循河道流行,所出“退滩地”及用河中泥沙溉淤的土地多达四万余顷………。每年增收的谷物也达数百万石。……募役法的推行和差役法的废除,使得一大批“力田之民,脱身于公”,回到农业生产岗位上去,使尽可能多的人能够“尽其力”,自然也就使得尽可能多的土地能够“尽其利”。?——摘编自邓广铭《北宋政治改革家王安石》
材料二 监开封安上门的郑侠是王安石一手提拔的,入京任职时曾对安石直言青苗、免役、保甲、市易诸法的弊病,安石不答。……变法派中,除王安石个人操守尚无非议,吕惠卿、曾布等,个人品质多有问题,有的当时就被视为小人。陆佃向王安石反映放青苗的官吏收受贿賂,但变法派竟以“私家取债,亦须一鸡半豚”,放纵新法执行中的腐败。
一摘编自黎东方《细说中国历史丛书》
(1)根据材料一说明王安石变法取得了哪些成效。(6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10分)


参考答案:(1)成效:兴建了许多水利灌溉工程;耕地面积增加,粮食每年增收数百万石;募役法的推行和差役法的废除,保证了劳动力,使土地得到充分利用。(6分)
(2)失败原因:变法措施自身存在弊端;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现象;保守势力的反对;宋神宗左右摇摆;王安石刚愎自用,急于求成等。(10分)


本题解析:(1) 从“土地多达四万余顷”、“每年增收的谷物也达数百万石”、“募役法的推行使得一大批劳动力回到农业生产岗位”等可知变法取得的成效包括增加了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解放了劳动力等。(2)分析材料二,变法执行人员除了王安石外,吕惠卿、曾布等皆人品不佳,变法过程中又出现腐败现象等,都是变法失败的原因,联系教材,还有保守派的坚决抵制,宋神宗的不坚定等。
点评:此题围绕王安石变法这一主题,综合考查了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和成效,以及最后失败的原因,要求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主旨,并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经高达11000多万缗,收支相抵却亏1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 ]?
A.经济衰退
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
D.机构臃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A.宋神宗急功近利
B.宋神宗反对变法
C.宋神宗动摇不定
D.宋神宗软弱无能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信息“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可以看出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是热一把冷一把,即摇摆不定。作为最高统治者,宋神宗态度的动摇不定,使变法的过程更加艰难和曲折。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支持王安石,变法顺利进行──态度动摇,1074年王安石辞职──1075年,恢复王安石职务,继续变法──和王安石意见不一,1076年王安石再次辞职,法令陆续废止,王安石退居江宁至死。?故选C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王安石改革措施中,对民众有一定缺陷的措施是:?
①方田均税法?②青苗法?③募役法?④均输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材料三?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的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了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选自马克赞《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农业和商业方面的具体做法。(6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是什么?(1分)在符合这一特点的措施中,既有成功之处,也埋伏着失败隐患。请选择两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7分)


参考答案:
(1)粮食价格过低。(1分)
(2) 商鞅:农业方面主张提高粮食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商业方面主张抑制商业发展,发展小农经济,确立封建制度;(3分)
王安石:农业方面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商业方面主张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以增加政府收入,挽救封建统治。(3分)
(3)特点:重视商品货币作用。(1分)
措施:青苗法:限制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收入;但强制农民借贷;地方官吏趁机勒索,农民负担加重。(4分)
募役法: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限制官僚地主特权,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但农民负担依然沉重,并遭到大官僚、大地主和富商的激烈反对。(3分)


本题解析:本题围绕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选取材料。要求概括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体现了关注社会热点的命题趋势。
(1)根据材料“食贱则农贫”、“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等获得信息,回答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容易获得答案:材料一商鞅认为“食贵则田者利”,主张提高粮食价格,抑制商业发展。材料二王安石在农业方面“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商业方面“颁行市易法”,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和操纵。
(3)从材料三可知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是“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第二问选取王安石变法符合这一特点的变法措施如青苗法、募役法等,结合法令的具体内容分析变法措施的两面性。
点评: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②变法都得到了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支持;③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④变法者个人的改革的意志坚定,失败后两人的命运基本相同;⑤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②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③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④结局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成功的改革;王安石变法则以失败告终。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