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你从不曾看见,四万万同胞像今天这样,团结得如钢似铁;千百万民族英雄,为了保卫祖国,洒尽他们的热血。”该歌词描述了
A.北伐战争的情景
B.红军长征的历程
C.抗日战争的史实
D.解放战争的胜利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四万万同胞”指当时的所有中国人,再分析选项,从对内对外来看,A和D都是中国人内战,和题干意思不符,题干提到的应该是中华民族的对外战争,B不对,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致对外,保卫祖国,反抗侵略,指的是抗日战争,答案C。
考点: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认识和理解,解题关键是准确理解题干主要意思,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观察下图,这幅漫画所反映的政治立场指的是:

A.日本
B.苏联
C.中国国民党
D.中国共产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借助漫画中的“重庆政府”可知此漫画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内容,日本侵略者希望见到“国共内讧”的场面。
本题难度:困难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42 年丰子恺的漫画:《茶店一角》(图中柱子上告示文字为“莫谈国事”)

材料二? 政协代表人数如此之多,质量又相当整齐,而革命发展,人民需要它担负的任务更大,所以“新政协”这一名词已不能包括其全部意义,筹备会的常委会已决定改称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意思就是说它代表中国人民作政治协商的工作,实际是一个全国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同时也是一个全国革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董必武《关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及团结民主人士问题》(1949 年8 月)
(1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政协”改名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目的和背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 )原因:国民党实行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相结合的反动独裁统治,国统区人民在政治高压下没有言论自由。
(2 )目的:为区别于1946 年的“政治协商会议”,更名后具有更广泛的代表性;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筹建新中国。背景: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基本胜利,新中国成立在即。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判断题 英国宪章运动中,工人提出年满21岁的男子享有普选权等要求。其政治愿望是( )
A.实现社会主义理想
B.扩大资产阶级民主
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理解能力。注意英国宪章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当时马克思主义尚未诞生,可排除A、D两项。运动中提出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要求,没有涉及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显然其目的是扩大资产阶级民主。因此B正确C错误。
点评:19世纪二三十年代,英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宪章运动,这是英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性事件,这也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建立提供了阶级的条件。马克思等看到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为以后工人阶级专政的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