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0-01-28 23:25:3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6分)近代以来随着中西文明交流的深入与扩大,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在不断地变化之中。2014年3月下旬习近平主席对欧洲友好访问期间多次发表演讲,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一个文明、和平、真诚的现代中国形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波罗游记》,18世纪中期以前三四百间的欧洲人就是从这些途径来了解中国的。传教士眼中那个“酷似古罗马帝国的中国”走进了欧洲人的脑海。中国这个词儿,对启蒙运动的精英来说,是一种力量,是“旧秩序的卫道士和蔑视者之间的赌注”。一个被乌托邦化了的中国成了欧洲知识界借来反封建和反宗教专制的利器。
材料二:1792年,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携带英王信件出使中国,把一个行将覆灭的中国形象带回了西方。此时的欧洲不再需要一个乌托邦式的中国。40多年后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形象一落千丈。自那时起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个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一个当年被描述成花园的王国变成了“满街是开口粪池和垃圾”的肮脏之国,而穿着丝绸、捧着青花碗的中国人也变得贫穷、猥琐和丑陋不堪。
(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中国形象有何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8分)
材料三:尽管“红色中国”也曾随着斯诺、史沫特莱等人的著述,让一些西方民众眼中的中国形象少了一些灰暗色调,但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和冷战,却又一次将中国的形象推向了阴暗的极端成为恐怖和邪恶的象征。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归纳五十年代中国形象再次变化的原因。(2分)从国际关系演变的的角度推测西方人的上述认识最有可能于何时发生改变并说明原因。(4分)
材料四: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现代中国让西方人产生了很多疑问:为什么中国经济会突飞猛进?为什么中国会出现姚明那样球打得像NBA球员一样好的明星?中国会不会把全球的石油用光?……这当中有好奇、羡慕,也夹杂着猜疑与不安,中国的形象正因此而变得更加复杂、多元、丰富,不像中有相似,相似中有不像,西方人再也无法用非好即坏的标尺或简单的符号来看待中国了。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历史上西方看中国:从天堂到丑陋不堪》
(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自身的角度分析让西方看中国的眼光变得复杂、多元、而丰富的因素。(6分)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并就如何消除西方中国的猜疑与不安提出你的建议。(4分)


参考答案:
(1)变化:由乌托邦似的理想王国变为肮脏落后的国家。(2分)
原因:西方不同时期社会发展需求不同:启蒙运动时出于反对封建专制的需要一个被乌托邦化了的中国成了欧洲知识界借来反封建和反宗教专制的利器。工业革命后,由于对市场和原料的需求,肮脏落后的中国形象更能为其殖民扩张行为辩解;(4分)双方力量对比的消长:工业革命后西方力量大增,东方从属于西方,使其完全以西方为中心表现出对中国的轻蔑;(2分)交流渠道的增多使其看待中国更加的全面。(2分)
(2)原因:国家利益的冲突和意识形态的严重对立(两大阵营的对立);(2分)
推测:改变可能发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原因:中美关系缓和,中国与西方关系逐渐正常化。(4分)
(3)变化因素:中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双方交往急剧增多,使西方对中国认识更加丰富和深入;(2分)改革开放后中国国家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迅速增强,改变了与西方的力量对比,这让西方羡慕、好奇的同时也有不安;(2分)中国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意识形态上的不同让其对中国有所警惕。(2分)
建议: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扩宽交流沟通渠道,丰富西方对中国认知;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崛起道路;求同存异,强调合作与共同利益,淡化意识形态的差异等。(任答两点给4分,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变化可以结合材料一二中的“乌托邦化了的中国”、“‘满街是开口粪池和垃圾’的肮脏之国”等信息可以归纳为由乌托邦似的理想王国变为肮脏落后的国家;原因可以结合西方不同时期社会发展需求不同、双方力量对比的消长等方面归纳。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结合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上世纪五十年代”,即1950年—1959年,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为社会主义阵营与资本主义阵营两大对立阵营,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属于社会主义阵营,到70年代,由于中美关系的改善以及中国西方关系的逐渐正常化,西方的认识会发生改变。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及知识的运用的能力,“西方看中国的眼光变得复杂、多元、而丰富”的因素需要结合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国情分析归纳,如改革开放中外交流的加强、中国国力的增强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建议可以从坚持改革开放、和平崛起、求同存异等方面归纳。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当前世界形势所包括的特点有
①冷战局面结束,苏美争霸不复存在 ②世界呈现多极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③世界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 ④民族冲突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

[?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2008广东卷,理科基础,68)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美国拉拢加拿大、英国等国家成立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所针对的国家是苏联,由此判断A、B两项错误;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1955年,因此D项与题意不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一个军事组织,主要目的是再军事上遏制苏联,故选C项。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了失败
B.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
C.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少经验,不够成熟
D.社会主义国家应走符合本国实际的道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第二次是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西欧各国普遍衰落
B.美、苏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矛盾
C.美国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动了“冷战”
D.苏联军事实力、国际地位提高,与美国争夺霸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战后根据雅尔塔体系,美苏确立了各自的势力范围,在此基础上,美苏建立了两极格局。两极格局的建立是美苏意识形态对抗的结果,也是各自国家利益的体现。故选B。A项错误,不是两极格局形成的原因;CD项错误,只是从美国或者苏联一个方面进行的分析。
点评:战国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美国凭借自己的实力,妄图称霸世界,苏联也想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二者的意识形态冲突越来越严重,冷战兴起。美苏各自建立了自己的政治、军事集团,两极格局产生。战后国际格局的演变就是由两极格局到两极格局下多极化局势的出现,最终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的过程。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