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8 23:23:06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中国1957年农业产品产量
产品 | 1957年产量 | 比1952年增加(%) |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
粮食 | 1.95亿吨 | 19 | 30 |
棉花 | 164万吨 | 26 | 93 |
参考答案:(1)问题:1957年农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1分)
原因:“一五”计划的完成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3分)
(2)变化:1958年至1960年,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1分)
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3分)
变化:1960年至1965年,粮食产量有所增长。(1分)
原因: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2分)
(3)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相同点:土地公有制(1分)不同:由集体经营到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由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2分)意义: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2分)
本题解析:(1)由表格的数据可知,1957年粮食和棉花的产量都比1952年增加,也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这说明了1957年农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这是因为从1953年起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进行了三大改造,特别是对农业社会主义的改造。
由图表的变化可知,1958年至1960年,粮食产量呈下降趋势。这是因为1958年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遭到极大破坏。1960年至1965年,粮食产量有所增长。这是因为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经济逐步恢复和发展。
从图片的文字“安徽凤阳”“分田到户”等信息可知,当时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与以往制度的相同点在于土地都是公有制;不同:由集体经营到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由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农民获得生产和经营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从讨袁斗争的结局看,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的成败主要取决于(?)
A.讨袁斗争的群众基础是否广泛
B.革命者是否采取武装斗争形式
C.孙中山是否直接参加领导工作
D.帝国主义是否直接支持袁世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题干强调的是主要原因,经辨析可知B、C、D三项都不是两者的主要区别。A项表述的群众基础是两者较大的区别,二次革命没有什么群众基础,而护国运动的群众基础较广泛。正确答案是A项。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畲族,历史悠久,主要生活在我省的云和.景宁一带,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景宁畲族自治县。由此看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多党合作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分析题干,阐述了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政府的事实,这与我国实行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有关,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A、C、D和题干事实都没有直接联系,答案B。
点评:此题很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简单分析能力。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表是民国时期各类商品所占国内市场商品值比重的变化情况。它说明了当时中国(?)
项目 | 1920年 | 1936年 |
机器制造品 | 9.6% | 16.5% |
手工制造品 | 32.2% | 25.5% |
农产品 | 45.4% | 45.9% |
进口洋货 | 12.85 | 12.1%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最早建立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