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8 23:19:02
1、判断题 “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革命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B.科技带来的是毁灭性后果
C.科技成果总是诞生于战争中
D.科技具有双刃剑的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科技的理解。从材料的信息来看,科技可以用于战争也可以用于造福人类,这说明科技具有双刃剑的作用。其它是错误的。所以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日本推行“大东亚共荣圈”计划
B.美英等国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
C.为配合德国进攻苏联
D.美日在亚太地区的矛盾激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太平洋战争爆发原因的认识。自一战后,在远东太平洋地区争夺的主要国家是美国和日本。这两国在这一地区的矛盾不断激化,德国在欧洲的得手又刺激了日本的冒险行为,美国的禁运只是借口而已。所以应选D。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危急中华地,千里炮声隆。惊落芦沟晓月,仗武势汹汹。我自堂堂华夏,更有文明雄史,奋起九州同。砥柱中流稳,倚剑敢屠龙。
双关捷,百团战,展威风。敌前敌后、南北游击任从容。国际同盟携手,粉碎黄粱美梦,梦断听丧钟。试看乌云散,日照漫天红。
——盛晓虎《水调歌头·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
(1)“惊落芦沟晓月,仗武势汹汹”是指什么?(2分)“奋起九州同”有何含义?(2分)请用史实证明。(4分)
(2)请列举“国际同盟携手,粉碎黄粱美梦”的史实两例。(4分)你认为在当前我们纪念抗战胜利有何现实意义?(3分)
参考答案:(1)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2分)
含义: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全民族抗战。(2分)
史实:国民党组织凇沪会战等;共产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等。(4分)
(2)举例:苏军出兵东北、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4分)
意义:以史为鉴,珍视和平。(3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运用知识解题的综合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对应材料一,从材料一中“芦沟晓月”不难概括出答案;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全民族抗战的角度思考作答;第三小问结合所学从国共两党组织抗战的方式去综合归纳答案。第(2)问结合抗日战争中反法西斯联盟对中国支援从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以及美国对日本投放原子弹的视角分析作答即可;第二小问围绕纪念抗日战争对世界和平发展作用角度概括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为人类之恶性……近百年来白种之物质进化,实超前古,而其心性进化尚未离乎野蛮,故战争之祸于今尤烈。
——孙中山
材料二 斯大林格勒之战,英美报纸比之为凡尔登战役,“红色凡尔登”之名已传遍于世界。这个比拟并不适当。今天的斯大林格勒之战,比起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凡尔登来,有性质的不同。……这一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1)如何评价材料一中孙中山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观点?(3分)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两次战役“性质的不同”?为什么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6分)
参考答案:(1)评价:认识到一战是人类“恶性”的体现;没有认识到战争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2)不同:凡尔登战役是帝国主义间非正义的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役。
原因:斯大林格勒战役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苏军转入战略进攻;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本题解析:本题围绕战争问题的不同观点进行考查。第(1)问,首先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孙中山认为战争是人类恶性的产物,这个观点没有看到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第(2)问,凡尔登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性质不同,存在正义与非正义的区别。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33年3月德国国会通过的“授权法”规定:法律由政府制定,只要不影响国会和参议院的地位,可以与宪法相违背,内阁总理发布的法律于次日生效。这项法案
[? ]
A.为纳粹党上台执政铺平道路
B.使希特勒获得独裁统治的权力
C.是针对凡尔赛和约有关规定的
D.是对魏玛宪法的进一步完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