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8 23:16:19
1、判断题 (16分)康熙是清朝初期的皇帝。对康熙的研究,是清史研究的重要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6年,康熙派人携带杨光先编订的康熙八年的历法,去向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征求意见,南怀仁当即指出其中的错误。于是康熙把杨光先、南怀仁同时召来,让他们在朝堂辩论,双方相持不下。康熙就决定两人同测正午日影和星象,以判优劣,结果杨光先所测皆误,南怀仁推算分毫不差。康熙将不学无术的杨光先革职,任命南怀仁执掌钦天监,使用洋教士制定的新历法《时宪历》。(注:杨光先,钦天监监正,即今国家天文台台长)……康熙还命法国教士巴多明将法文《人体解剖学》译制为满文,又把中药专著《本草补》译成西文。由于康熙提倡西医,开了中医学习西医的先河,我国从此有了研习西医的专家。……随着对西学的深入了解,康熙对来华教士的学识感到不满足,1681年任命白晋为“钦差”回欧洲,招聘科技人员来华。l 705年,康熙派教士沙国安出使罗马教廷,希望教皇派精通“天文、律吕、算法,画工、内科、外科人员来华”。来华有技艺人员都享有优厚待遇。康熙甚至想在宫中建一座法国式的科学院,只因与罗马教廷发生礼仪之争,未能如愿。
(1)据材料一康熙时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是什么?康熙对待申西文化交流持怎样的态度?你对其做法如何评价?(6分)
材料二?清初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曾大力提倡儒家思想以及程朱理学。康熙自己不仅对《四书》日日读书而且还字字成诵,他推崇朱熹是“儒家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的人物。明确规定以“崇儒重道”为其统治思想。为了镇压民族反抗强化思想统治,除了正面提倡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之外还大兴了文字狱,用血腥镇压的恐怖手段,以钳制知识分子和人民的反抗意识。
(2)对材料二反映出的康熙时期的统治政策和措施如何评价?(2分)
材料三?洱海昆池道路难,捷书夜半到长安。未衿干羽三苗格,乍喜征输六诏宽。
天末远收金马隘,军中新解铁衣寒。回思几载焦劳意,此日方同万国欢。
——康熙《滇平》
万里扶桑早挂弓,水犀军指岛门空。来庭岂为修文德,柔远初非黩武功。
牙帐受降秋色外,羽林奏捷月明中。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从今九壤同。
——康熙《中秋日闻海上捷音》
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
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康熙《瀚海》
(3)根据材料三诗词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三首诗所涉及的历史事件。(3分)并从中华民族发展史的角度,谈谈对康熙帝上述活动的认识?(5分)
参考答案:(1)特点:西学东渐,尊重科学;注重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作为封建帝王,能做到如此,体现了开明和进步的一面,是非常难能可贵的(6分)。
(2)这些措施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开化和进步(2分)。
(3)《滇平》:平定三藩之乱,《中秋日闻海上捷音》:收复台湾,《瀚海》:平定葛尔丹(3分)。认识:康熙帝在位收复台湾,维护了领土主权的完整,打击了各种分裂势力,维护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5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篇幅较长,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点:一、康熙用洋教士制定的新历法《时宪历》;二、将法文《人体解剖学》译制为满文,又把中药专著《本草补》译成西文;三、1681年任命白晋为“钦差”回欧洲,招聘科技人员来华。由此可以总结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及康熙对中西文化交流的态度。对康熙一定要放到其特定的时代中进行评价,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作为封建帝王,康熙的这一做法是难能可贵的,是进步的。
(2)首先要概括出材料二反映出的康熙时期的统治政策和措施,即强化思想统治,大兴文字狱。其次对该措施进行评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评价。
(3)根据诗名《滇平》及“洱海昆池”,可以判断为平定三藩;根据《中秋日闻海上捷音》中的“海上”,可判断为收复台湾;根据《瀚海》“四月天山路”、“辛苦事亲征”可以判断为平定葛尔丹。第二小问注意题目要求从中华民族发展角度进行评价;也就是从国家统一的角度进行总结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以来,非洲各国与中国有着密切的交往与合作。其主要表现为:非洲发展中国家①是①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推动力量 ②是中国50年代初主要建交对象?
③与中国共同发起不结盟运动 ④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新中国50年代初主要与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外交关系,70年代在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因此①符合题意。而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建立的区域合作组织,因此②③④均不合题意。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48年8月19日到11月8日间,上海的商品价格上涨20倍,仅11月8日一天,米价从清晨的300中国元一担涨到中午的1000元,而傍晚时已至1800元。"材料反映的这一现象在当时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加速蒋介石政权的崩溃
B.加速了当时国民经济濒临崩溃
C.导致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D.推动了抗战后农业的迅速复苏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这导致了ABC,但是并没有推动了抗战后农业的迅速复苏,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08年美国金融风暴震动全球,如:冰岛国家破产;乌克兰股市今年已累计下滑近80%;英国股市暴跌,英国首富、钢铁大王米塔尔钢铁公司的股票价格自5月份以来,下跌了近三分之二。这反映了
[? ]
A、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B、经济全球化使金融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C、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拉大了南北差
D、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有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的贫富分化?②经济区域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的经济优势?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提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西方是赢家,第三世界是输家”和所学可知①③符合题意。因此C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经济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的关系,并且经济区域集团化也有利于经济全球化的一面,所以排除②。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化的方法和措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和产品质量,尽快地提高本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使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国情出发加快民主化改革。而不是全面实行西方化。因此排除④。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