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王安石变法》高频考点特训(2019年必看版)(十)

时间:2020-01-28 23:12:1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方田均税法使一部分农民得到了实惠,主要是由于它的推行(  )
A.使部分农户免除了赋税负担
B.改变了原有的赋税制度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稳定了市场的商品流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方田均税法使那些靠山林荒地为生的民户免除了赋税负担,得到了实惠。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乾挂梁梠。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对王安石的这首诗,理解准确的是
A.过分夸张,与实际效果完全不同
B.真实描写,歌颂改革成果
C.描绘了唐朝的盛世景象,反映了王安石的改革理想
D.有些夸张,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改革的成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影响。由题干“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等可以看出一定程度上王安石变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结合所学知识来了解这段材料,不难发现有些溢美之辞。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修辞者不求大才,明经者不问大旨。师道既废,文风益浇。诏令虽繁,何以戒劝?士无廉让,职此之由。其源未澄,欲波之清,臣未之信也。傥国家不思改作,因循其弊,官乱于上,风坏于下,恐非国家之福也。”
——范仲淹《奏上时务书》
“朝廷每一令下,其意虽善,在位者犹不能推行,使膏泽加于民,而吏辄缘之为奸,以扰百姓”。因此,“方今之急,在于人才而已”。
——《王安石全集》
材料二 (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青苗钱破坏了富人必要的社会职能。
——(美)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1)依据材料一指出范仲淹和王安石有何共识?二者推行改革时的中心措施是否围绕此共识?(7分)
(2)材料二中王安石、司马光争论的焦点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1)共识:改革必须整饬吏治。(3分)庆历新政的中心是整顿吏治;(2分)王安石变法的中心是理财。(2分)
(2)焦点:政府要不要“理财”。(2分)原因:重理财轻吏治,人才缺乏,用人不当;重治标轻治本;求治太急;反对改革的势力强大。(6分,任答3点即可)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范仲淹和王安石均主张变法改革,尤其是要整饬吏治;但两者变法的中心举措并不相同即:庆历新政的中心是整顿吏治;王安石变法的中心是理财。(2)从材料二文字内容中可以看出王安石、司马光争论的焦点是政府要不要“理财”;从材料内容中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重理财轻吏治,人才缺乏,用人不当;结合所学内容能够总结得出王安石变法还存在重治标轻治本;求治太急等弊端,当然反对改革的势力强大也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 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下列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这是利用封建国家的权力干预经济?②它限制了大商人控制和操纵市场
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可知,材料中“由政府拨出巨款”可见①这是利用封建国家的权力干预经济;“平价收购商贩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去”这表明②它限制了大商人控制和操纵市场 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从“半年出息一分”可见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对于王安石变法中的“富国之法”可以用列表形式总结概括。
主要措施
内容
?作用和成效
局限
农田水利法
?鼓励各地由民户出资修建水利
广修水利工程,保证灌溉;耕地面积增加,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
方田均税

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分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
青苗法
在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
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争议最大)
强制借贷;利息偏高,负担沉重
?
免役法
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宫府雇人承担,不服差役的民户则交纳一定数量的钱
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对贫苦人民是沉重负担
市易法
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
?
均输法
设立发运使,掌握东南六路生产情况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
减轻了纳税户的额外负担,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利了市民生活
?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弊端: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官吏任用重科名资历。
(2)教育思想:注重实用。措施: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