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王安石变法》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二)

时间:2020-01-28 22:59:5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改革是重要的社会活动,对历史的影响十分复杂,关于一场改革的评价,往往众说纷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3分)
材料一:南宋读书人:王安石趋利而不知义,尽黜先儒之说,聚敛害民,剥民兴利。
材料二:现代学者:王安石运用行政权力量排斥一般兼并而自为兼并,扩大了国家赢利性经营规模,官营经济体系由此发达,民间工商业经济发展受到抑制。通过这一次强化专制集权,一个本来已经有可能走向开放和民主的社会体制,又逆转回去了。——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立诚《历史的拐点》。
(1)王安石变法中具有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和限制官僚地主特权双重作用的措施有哪些?(3分)
(2)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指出南宋学者和现代学者对王安石变法提出批评的出发点有什么不同?(8分)
(3)南宋学者和现代学者对王安石批评角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2分)



2、判断题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改革是重要的社会活动,对历史的影响十分复杂,关于一场改革的评价,往往众说纷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南宋读书人:王安石趋利而不知义,尽黜先儒之说,聚敛害民,剥民兴利。
现代学者:王安石运用行政权力量排斥一般兼并而自为兼并,扩大了国家赢利性经营规模,官营经济体系由此发达,民间工商业经济发展受到抑制。通过这一次强化专制集权,一个本来已经有可能走向开放和民主的社会体制,又逆转回去了。
——摘编自马立诚《历史的拐点》
(1)材料中南宋学者和现代学者对王安石变法进行批评的出发点和实质有什么不同?(8分)
(2)南宋学者和现代学者对王安石批评角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示?(6分)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关于青苗法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发遥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
摘自《宋会要辑稿·食货》
材料二:司马光曰;“今言青苗之害者,不过谓使者(官员)骚动州县,为今日之患耳,而臣之所忧,乃在十年之外,非今日也。……今出钱贷民而敛其息,富者不原取,使者以多散(贷出)为功,一切抑配(即强制百姓向官借贷)。恐其逋负(拖欠),必令贫富相保,贫者无可偿,则散而亡四方;富者不能去,必责使代偿数家负,春算秋计,展转日滋,贫者既尽,富者亦贫,十年之外,百姓无复存矣。”
摘自《宋史·司马光传》
材料三:苏轼说:“以钱贷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援救民之田,非为利也。然出纳之际,吏缘为奸,虽重法不可禁;钱入民手,虽良民不免非理之费,及其纳钱,虽富家不免违限。”
材料四:熙宁二年诏书,(青苗钱)务在优民,公家无所利其入。今乃乡村自第一等(富裕人家)而不皆(被迫)立借钱贯百,官借一千,令纳(归还)一千三百,则是观放息钱,与初“抑兼并,济困乏”之意绝相违戾,欲民信服,不可得也。
摘自《韩魏王家传》卷8
回答:
概括变法派和反对派关于青苗法争论的观点及反对派的阶级实质。(6分)评述反对派对青苗法的攻击。(5分)



4、判断题  公元前四世纪中叶秦国实行的一场变法运动为秦国迅速崛起及完成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唐宋八大家中有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因其主持的一场变法改革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杰出的改革家”。上述两次变法运动最大的不同在于?
[? ]
A.维护还是废除现存社会制度?
B.是否因挽救危机而变法
C.是否对特权阶层加以限制?
D.是否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5、判断题  下列关于张居正改革背景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A.内外交困的统治危机
B.蒙古贵族的劫掠
C.明政府统治腐败,财政困难
D.社会矛盾尖锐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2/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