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1-28 22:57:1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天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报通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鱼雁”即是古代的书信,所以材料反映的主要内容即是电报通讯业的发展便利了人们的通讯。故答案选择D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0分)下面所给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发展的一些情况,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中标示①②③④曲线,分别代表了近代中国的几种经济成份。

材料二:1872-1894、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

材料三:下图是南京国民政府前期部分行业的经济发展指标(1933年指数为100)
?
请回答:
(1)依据产生时间及发展的阶段特征判断,材料一中代表近代民族工业的是哪一条曲线?(1分))它在中国19世纪60、70年代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2)材料二中,近代民族工业在第二时期有了较大增长,其增长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张謇等企业家在此时提出的救国口号是什么?(1分)
(3)材料三这一情形的出现,其主要原因有哪些?(3分)


参考答案:
(1)③;鸦片战争前自然经济已经开始解体;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加剧了自然经济的解体;洋务运动的诱导作用。。
(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实业救国、设厂自救等
(3)国民政府实施币制改革和发起“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人民群众掀起“抵制洋货、爱用国货”的爱国运动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02年元旦,欧元在欧盟多数国家正式流通,主要表明

[? ]


A.区域集团内的经济联系更趋稳定
B.各会员国的集体自力更生能力得到加强
C.法德两国在欧盟内取得主导地位
D.欧洲盛行保护主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儒家传统思想坚守“夷夏之变”、“夷夏之防”,如孔子曾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孟子也说“只见以夏主烃夷,未见以夷变夏”。而唐太宗却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作者依据材料整理
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腐,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剖,然声教所暨,皆逮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欧阳修《新唐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对传统民族思想的突破及其成因?(8分)
(2)依据上述材料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7分)


参考答案:
(1)突破:儒家传统的民族思想坚持贵华夏而贱夷狄,唐太宗则认为华夏与夷狄平等。(2分)
原因:吸取了隋朝兴亡的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唐太宗雄才大略,对统治政策进行调整;政治清明、经济文化繁荣孕育兼容并蓄、昂扬开放的盛唐气象;民族融合和对外开放促进了民族间、中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任答3点则可,6分)
(2)特点:坚持民族平等;武力与怀柔并用;重用少数民族首领;实行羁糜政策。(4分,答出其中2点即可)
评价:开明的民族政策,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形成中华文明多元化局面。(3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文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的》一书中认为,“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在公元前800年—公元前200年之间,正是人类的轴心时代,……是人类精神的第一次觉醒”
材料二?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文化淬砺发展到一个辉煌高峰的同时,又孕育着大一统文化的到来。王国维在《近几年之学术界》一书中说“自周之衰……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近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灿然放万丈光焰。”
材料三?董仲舒的思想,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复兴了被扼杀达百余年之久的儒家文化,而且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融会贯通了中国古典文化中各家各派的思想,把它们整合为一个崭新的思想体系。他的著作后来大都汇集在《春秋繁露》一书中。汉朝初期,儒学成了正统,而其他九家则成了“孤魂野鬼”。
材料四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正式宣布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党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指导方针。
回答下列问题
(1)概括说明春秋战国时期会出现“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的思想局面的原因。(6分)
(2)结合西方思想文化史的有关史实说明材料一中的“轴心时代是人类精神的第一次觉醒” (4分)
(3)董仲舒的哪些主张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你认为汉初百家争鸣局面结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4)新中国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百家争鸣政策的?(4分)从中你能得到怎样的启示?(2分)


参考答案:(1)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2分)学术环境相对宽松;(1分)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局面,(1分)各阶级阶层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主张,因此出现百家争鸣局面(2分)
(2)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强调理性,追求知识、追求真理,把人从神和自然崇拜中解放出来。(4分,答出两个以上的人物计2分;解释得当计2分)
(3)“大一统”“天人感应”等;(2分)根本原因:巩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2分)
(4)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即将胜利完成,(1分)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2分)同时在科学文化领域内仍然存在着某些“左”的思想影响。(1分)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将“百家争鸣”作为发展科学文化的方针政策,显示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执政党包容百川的气魄,这是一个符合社会主义科学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方针。(2分,意思相近或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