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8 22:45:44
1、选择题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置相》中说“有明(明朝)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朱元璋)罢丞相始也”,他设想恢复宰相,使其“摩切(规劝)其主
2、选择题 四川汶川发生的8级强烈地震,给震区民众带来巨大损失。“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温总理在地震灾区的精彩话语成为支撑我们战胜灾情最温暖的力量,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在我国古代先哲中,第一次将民的地位、作用提到高于君主的程度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3、选择题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
①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私学的兴盛
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8分)
材料一 夫治天下犹曳(抬)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若手不执绋,足不履地,曳木者唯娱笑於曳木者之前,徙曳木者以为良,而曳木之职荒矣。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废弃不用)矣 。
——《清儒学案·亭林学案》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哪位思想家的什么主张?(4分)
(2)上述两种思想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简析产生这种思想的历史条件。(4分)
5、选择题 《诗话中华上下五千年》记载:“著书立说顾炎武,宁死不为清朝官。经年编写《日知录》,教诲世人道德观。”其“道德观”是指( )
A.经世致用,保天下有责
B.忠君爱民,保国有责
C.仁孝当先,舍生取义
D.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