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2 02:37:34
1、判断题
(08-09上临沂市高二期末考试样题28题)(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朝简明学制图
注①:专门为贵族子弟设立的贵胄学校
注②:以民间子弟为教育对象的一种属于社会基层的地方官学
材料二?癸卯学制图(1904年颁)?材料三?壬子癸丑学制图(1912年--1913年颁)?
依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朝学制的特点。(3分)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癸卯学制具有什么突出的时代特点? (2分)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原因。(3分)
(3)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壬子癸丑学制又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各有何进步作用? (6分)
2、判断题 (3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是时(战国),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充分利用土地的教令)。以为地方百里,提封(国内)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三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矣。又曰:籴(买卖粮食)甚贵伤民(士、工、商),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善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是故善平籴者……使民适足,贾平则止。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
——(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
(1)概括材料一中李悝的思想主张和实践效果,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张出现的社会背景。(9分)
材料二?“中国但有开花大炮、轮船两样,西人即可敛手。”后又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李鸿章
“其(李鸿章)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故曰:李之受病,在不学无术。故曰: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也。”?
——梁启超《李鸿章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李鸿章洋务思想的转变与实践。梁启超为什么说李鸿章“为时势所造之英雄,非造时势之英雄也。”?(11分)
材料三?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季塔连科认为,中国改革开放留下“三大经验”:第一条经验是,中国领导人在改革开放之前进行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准备工作,……第二条经验是,所有改革开放政策的制定都以中国特殊国情为基础,是中国土生土长的改革,不像俄罗斯照搬西方经济教条;第三条经验是,政府推广政策时采取“循序渐进”的做法,……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所说中国“改革开放之前进行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准备工作”是什么?并说明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是如何“循序渐进”的?(10分)
3、判断题 “宋案”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 ]
A、权力之争
B、美日在华的矛盾
C、国民党与北洋军阀的矛盾
D、共和与专制的矛盾
4、判断题 “凡君主专制,立宪和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大乱。”持上述观点的应是
[? ]
A.顽固派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洋务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5、判断题 1901年1月29日,清廷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变法谕旨称:“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深念近数十年积弊相仍,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致富强。”这表明
[? ]
A.清政府决心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政治制度
B.清政府认识到了“变法”的重要性
C.清政府学习西方仍然停留在器物的层面
D.清政府决定放弃纲常伦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