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2 02:36:05
1、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漫画《墓碑》:希特勒正要求军队向东进攻。
材料二?历史学博士梅尔察洛夫认为大战进程的转折不能简化为一次主要的交战就能完成。转折是在经济、政治、物质、心理方面达成了决定性的不可逆转的对敌优势,?从纯军事方面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和胜利的保证。……正是经济政治能力的有限性,?才迫使希特勒采取了速决战的战略方针,而恰恰是在战争最初几个月中,尽管红军败退,?但在莫斯科城下反攻之前,法西斯德国的主要战略意图就被破坏了。“速胜计划的危机,意味着整个东方战线的失败”。……德国官方出版《德意志帝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承认1941至1942年之交,?德国由于实行了急剧的力量收缩,“战争的进程因此才没有失控”。?
——《如何评价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历史地位?》
(1)《墓碑》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梅尔察洛夫人认为二战的转折在哪场战役开始?你做出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问题:德军在东向过程中人员伤亡惨重。原因:德军战略错误,指挥适当;德军进行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苏联制定了正确的作战方针;苏联军民的殊死抵抗等。
(2)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库尔斯克战役?。依据:转折是过程性的;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使德军闪电战破产;时间是1941——1942年之交。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慕尼黑协定》签字后捷克斯洛伐克外长在接受记者访谈时表示“我不知道你们在这一协定中能够得到什么好处,但我知道捷克斯洛伐克决不是最后一个,相同的命运也会降临到其他人的头上。”①文中的“你们”主要是指西方大国英法等?②与捷克斯洛伐克“相同的命运”首先降临到波兰的头上 ③根据慕尼黑协定的规定捷克斯洛伐克被并入德国。
A①正确,②③不正确? B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C①②③都正确? D①③正确,②不正确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慕尼黑协定》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慕尼黑协定》是英法德意等大国宰割捷克的协定,它鼓励了侵略,伤害了弱小国家人民的心,使德国法西斯占据了极为有利的战略位置,加速了世界大站战的爆发。但协定的内容只是规定捷克割让苏台德区给德国,并没有规定捷克并入德国。1939年德国吞并捷克后,立即将下一个侵略目标指向波兰,波兰与捷克一样遭到亡国的命运。所以①②正确,③不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41—1945年的欧洲和北非战场
材料二?英国与德意的作战都不能离开港口和交通干线,双方在北非沿海宽不到 100公里,长却达 2000 公里的狭长地带反复拉锯。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三?阿拉曼战役与二战中某些著名战役相比,规模和战果并不显赫。然而,衡量一个战役的历史作用,主要应以它对战争的总进程和对全局的影响而定。地中海南畔的北非、西亚地区合称中东。其战略地位的重要,不仅因为与“战争血液”——石油有关,而且是大英帝国得以维系的生命线和“腰带扣”。英国把它看作仅次于本土的第二个战略重点地区。阿拉曼之战的胜败,不仅关系到大英帝国可能会遭腰斩而解体,计划中的美英联军在西北非登陆后东西夹击非洲军的前提能否实施,也关系到北非的德军可能越过苏伊士运河进入西亚,与自高加索南下的德军会师于海湾,以致德、日法西斯在印度洋会师。……阿拉曼之战确实是举足轻重、牵动全局的一仗。所以丘吉尔把它看作是大英帝国“命运的关键”。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英国与德意在北非作战为什么都不能离开港口和交通干线?(2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丘吉尔为什么把阿拉曼战役看作是大英帝国“命运的关键”?(8分)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北非战场的胜利给欧洲战场带来了怎样的影响?(2分)
参考答案:(1)在北非沙漠地带作战,必须保障后勤补给。(2分)
(2)战略地位重要(连接东西方的咽喉;北非石油丰富,是大英帝国的生命线);关系到美英盟军在北非战场东西两线夹击德意军团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阻断德军会师及德日法西斯的会师。(8分)
(3)北非战场的胜利,使意大利暴露在盟军的攻击之下,有利于盟军从南部进入欧洲,加速了意大利的投降。(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35年,法国总理就意大利的扩张趋势曾说过:“如果意大利向多瑙河、巴尔干扩张,会造成欧洲战争;如果让它们在非洲沙漠畅通无阻,或许就能够安静下来。”他的观点表明法国( ? )
A.推行中立政策
B.主张制止法西斯侵略
C.推行绥靖政策
D.推行侵略扩张政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阅读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
(图片一为诺曼底登陆)?(图片二拍摄于1945年苏联)
(1)依据图片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诺曼底登陆为何选择在1944年?它有何影响?(6分)
(2)图片二中的三巨头是哪三人?如何评价这次国际会议?(9分)
参考答案:
(1)原因:①德黑兰会议决定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②苏联红军在东线的胜利对美英盟军开辟第二战场起了催化作用。(4分)
影响: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2分)(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图片二中的三巨头分别是苏共总书记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每点,3分)
评价:①雅尔塔会议对于缓和盟国之间的矛盾、加强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协调对德日的作战行动、加速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进程以及战后惩处战争罪犯、消除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影响等起了重要作用。
②对战后一些重大国际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作出了一定的安排。对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形成二战后的雅尔塔体制。
③美苏等大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会议期间背着中国政府作出的有损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决定,违背了世界各国平等合作,尊重主权完整的原则,是大国沙文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表现。(每点2分,6分)(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
(1)图片一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1943年盟国召开的德黑兰会议决定于1944年开辟欧洲对徳作战的第二战场;苏联红军在东线节节胜利,美英急于开辟第二战场抢夺胜利果实。所以诺曼底登陆选择在1944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处于苏军和美英盟军的夹击之中,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灭亡。
(2)图片二是1945年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合影。雅尔塔会议决定彻底打败德国,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考生可以结合雅尔塔会议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局以及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对会议作出评价。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