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大众传媒的发展》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0-01-22 02:33:1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网络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网络普及带来的社会问题不包括
A.垃圾信息充斥
B.网络犯罪出现
C.网络世界诱惑青少年
D.严重污染环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环境污染不是网络带来的。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政府装置的第一个无线电报局是在(?)
A.台湾
B.上海
C.南京
D.北京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20世纪初,上海崇明装置无线电台,并设无线电报局,主要供官商通报。20世纪初清政府在南京开办第一个电话局,开通第一部市内电话。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有线电报线,主要用于军事目的。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903年山东第一份报刊《济南汇报》创刊,以后《山东官报》、《济南日报》等多种报纸在济南陆续出现,读报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它对人们的影响有
①开阔视野②关注国事③减少文盲④传播新知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申报》的部分记事,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年份
记?事
1918
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
1932
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
1937
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后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
1938
香港版出刊。
? A. 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B. 《申报》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
C. 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中国新闻事业
D. 《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说明 A. 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正确;“因拒绝日寇新闻检查,宣布停刊”说明 C. 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摧残中国新闻事业正确;综合材料说明D. 《申报》对研究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正确;B无从体现,而且《申报》以独立精神为办报宗旨,因此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武装斗争的说法不成立,符合题意。
点评:否定型选择题也叫逆向选择题。此中题型在试题中有3个备选项是符合历史事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要求将另一个不符合要求的选出来。主要特点是:?
1) 从题干结构上看题干中有表达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词,如“不是”“不包括”“没有”“不正确”“错误的”“无关”“不符合”“不属于”“表述错误的”等。?
2) 从能力要求上看除考察历史学科的一般能力外,还突出考查同学的逆向思维能力。有别于同学们的思维习惯,容易产生失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开放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小王针对中学生上网问题作了详析的调查,通过分析调查数据他得出如下一些结论: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2.家里是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场所,网吧的主要客源是中学生;
3.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4.网上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乐于交往的形式,网友主要是同龄人;
5.多数中学生承认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
6.多数家长和教师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请回答:(1)你如何认识中学生上网的影响?
(2)针对中学生上网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对策?


参考答案:(1)①正面影响:网络有利于培养学生现代观念和终生学习的观念;网络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拓宽了学生的求知途径;网络为学生创造了自我实现的新空间。
②负面影响:互联网内容的无序性和不可过滤性,极易引起青少年的思想混乱;互联网的隐蔽性,可能导致中学生道德品质滑坡;互联网的虚拟性,易造成学生社会化的不足。
(2)提出的对策或建议:
 首先:要重视互联网对人类带来的重大影响,以主动积极的心态迎接这一挑战。
其次:必须加强网络教育,引导上网者对大量的网络信息持扬弃的态度。可以在德育课中增加网络操作“网风”与“网德”教育,网络法纪教育和网络爱国主义教育,最终促其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 
其三:细心观察,取得家长配合,及早避免和矫正“网络成瘾症”。


本题解析:本题是开放型的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但注意影响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回答。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