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2 02:32:03
1、判断题 1975年,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A.周恩来着手恢复和调整国民经济
B.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
C.极“左”思想遭到彻底批判
D.“文革”动乱接近尾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革”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正确认识能力。“文革”使国民经济发展受到严重影响。1975年,周恩来病重,在毛泽东的主支持下,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使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所以应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观察下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欧元的英文名是EURO
B.欧元的设计特点是多门窗、走廊和桥梁的图案
C.其象征意义是欧盟成员国开放、团结与协作的精神
D.欧元的启用是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推动了世界一体化进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某通电摘录:“天祸中国,元首谋逆,蔑弃《约法》,背食誓言,拂逆舆情,自为帝制……要求惩治罪魁,以谢天下。”通电所指的斗争是
A.二次革命
B.护国运动
C.护法运动
D.二次护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2011年7月19日,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2万多人欢聚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60年来,西藏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人民的安居乐业充分说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下列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区域自治
③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和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
④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掌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指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分析选项,①错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表述错误;③与④正确,符合史实。所以应选A。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6分)外交关系主要是指国家之间通过互访、谈判、缔结条约、互派常驻外交代表机构、参加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等方式进行交往所形成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势力相对强大的政权,为了保卫其核心地区的政治安全,都或多或少地有自己的“朝贡——册封”秩序。……明朝时候,明太祖坚持“贡奉之物不必过厚,存其诚敬可也”的主张,“厚往薄来”往往给朝贡国家高于贡品的回赐。据记载,永乐十五年,“朝鲜国王李芳远勤修职贡,遣使赍敕及白金二千两、文绮表里二百匹……赐其妃文绮表里八十匹”。
——《中国历朝与周边国家的君臣关系:朝贡—册封》
材料2:1901年2月14日(光绪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清廷颁布上谕:“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迭命庆亲王奕匡力、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既有悔祸之机,宜颁自责之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友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义和团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59年版)
材料3: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呢?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
——周恩来
2010年12月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联合公报》重申: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印肩负着确保两国经济社会全面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历史责任,对推动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新华网
材料4:2000年6月,江泽民出席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首倡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首脑的首次历史性会晤。
2010年6月1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
——新华网
(1) 根据材料1,谈谈中国古代发展对外关系的动机。分析其产生的经济根源。(4分)
(2) 材料2反映了清政府怎样的思想倾向?这说明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什么问题?(8分)
(3)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不学他们”的突出表现是什么?20世纪50年代中、印两国“对推动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指的是什么?从国际关系角度谈谈这一“重大贡献”的主要意义。(8分)
(4) 简述新时期我国外交活动的突出特点。材料4反映了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什么?(6分)
参考答案:
(1)动机:受政治目的驱动。经济根源:自然经济始终占统治地位。
(2)思想倾向:清政府投降卖国。问题: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结成反动同盟共同压迫中国人民;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面临的艰巨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3)表现: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贡献: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4)特点: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本题解析:本题以对外关系为切入点,考查中国古代、近代、现代外交。(1)结合关键信息“政治安全”“给朝贡国家高于贡品的回赐”、“贡奉之物不必过厚,存其诚敬可也”等信息分析这个古代发展对外关系的动机,从中国的封建社会经济基础小农经济进行分析统治者这样做的原因。(2)回答时要理解材料“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既有悔祸之机,宜颁自责之诏”意思——清政府投降卖国;说明的中国近代社会问题可以结合材料与史实进行回答,主要说明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面临的艰巨任务是反帝反封建。(3)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是屈辱外交,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外交;第二、三小问要注意回答的是 20 世纪 50 年代中、印两国的共同贡献及其意义。20世纪50年代中、印两国“对推动亚洲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指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了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原则。(4)结合“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上海合作组织峰会”等信息回答,说明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和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