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20-01-22 02:30:2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6分)欧洲历史上,一方面,民族主义扮演着复杂的角色,另一方面,或通过暴力路径或通过政治路径统一欧洲的思想与行动也从未停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在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兴起的拿破仑企图并在短期内统一了西欧和中欧大陆,统治的疆域直达沙皇俄国的边界。这个事实促进了民族主义在欧洲的发展……他还采取了一系列有深远意义的改革措施来消弭分裂和它的破坏性后果,这些都有助于欧洲经济和社会政治的进一步变革。
——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为推动“欧洲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措施对欧洲所产生的影响。(10分)
材料二?希特勒能上台的主要原因之一,乃是希特勒成功地把德国的法西斯运动——民族社会主义(纳粹)运动发展成一种群众性的运动,使纳粹党在1929年开始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期成为德国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
——丁建弘《德国通史》
(2)希特勒是欧洲历史上又一个企图统一欧洲的战争狂人。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希特勒能上台的原因。(6分)
材料三?为避免民族沙文主义再起的危险,并促进欧洲统一的意识……西欧依循过去若干世纪的探索道路,缓慢地组成一个共同体。……但在走出这一步后,共同体的权力开始缓慢增长,这时,对欧洲一体抱悲观态度的人,便极力维护民族国家了。
(但是)人们常常忘记,正是由于欧洲一体化政策,像西班牙和葡萄牙这样长期处于独裁统治下的国家才得以在60、70年代和平转变成比较民主开放的国家。在30年代,各欧洲国家都采取保护关税政策,战后的自由贸易政策至少拆除了各国之间的关税壁垒,也有助于消除与欧洲其他部分的文化隔绝。
——彼得·李伯庚《欧洲文化史》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对欧洲的负面影响。根据材料三,概括一体化对欧洲产生的积极作用。(10分,照抄材料不得分)



2、判断题  孟子主张“仁政”,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成为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以下选项中最能体现其“仁”的目的意图的是? (? )
A.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仁者无敌
D.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



3、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夺取全国政权以后,开始按照自己的理想建设全新的社会政治制度的第一个阶段。下列关于1955年我国社会状况描述错误的是
A.社会主义改造还未完成
B.《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尚未问世
C.政协会议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
D.《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4、判断题  (14分)古今中外,民生问题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咬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材料二?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救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材料三

材料四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他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在此之前,温家宝总理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采访现场,与网民进行互动交流,解释了“尊严”的含义。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年间,唐太宗的哪些经济措施体现了“存百姓”思想? (3分)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均富”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内外哪些社会现象提出来的?他在民主革命实践中提出了哪些具体主张? (4分)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孙中山先生的“均富”思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中有哪些体现? (4分)
(4)你对温家宝总理的“尊严”一词作何解释?(3分)



5、判断题  《南浔丝市行》一诗绘声绘色地描绘了19世纪中期湖州南浔生丝买卖情景:“蚕事乍毕丝市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市中人塞不得行,千声万语聋人耳。纸牌高扬丝市廛(古代房屋),沿门挨户相接连。喧哗鼎沸晨至午,并肩累迹不得前。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以下对诗文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②外国的商业势力侵入中国
③中国的生丝贸易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