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模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20-01-22 02:30:2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山西恒山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趋势出现于?

A.西汉
B.东汉
C.南北朝
D.南宋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清中期以前,银钱比价基本平稳(1两白银="1000文铜钱)。鸦片战争之前及战后,银钱比价从1000文持续攀升到时" 1300、1400、1600甚至更高,出现了严重的银荒。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走私
B.战争赔款
C.统治腐朽
D.商业发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题目中涉及的时间是在鸦片战争以前,造成银荒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鸦片走私形成的,所以A正确,BCD不是主要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农作物引进新品种并广泛种植
B.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C.南方经济发展超越北方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通过历史事实归纳历史特征(特点)的能力。本题既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南北朝时期的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同时也要求学生全面把握我国古代经济格局演变的情况。“农作物引进新品种并广泛种植”应出现在明清时期,故应排除A;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得到了迅速开发,安史之乱以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五代时,全国经济重心继续南移,南方日益成为全国经济的先进地区,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移到了南方,南方最发达的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经济重心,因此排除C项;“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显然不符合史实。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择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民以食为天”出处于《汉书·郦食其传》。古人的“食”,多指“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粮食之意,而世人更愿意诠释为“吃”。下列对改革开放后,“吃”的变化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十几亿人民的吃饭问题已经彻底得到了解决
B.吃讲究营养均衡,精细搭配
C.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
D.野菜、粗粮成为餐桌上的健康食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国新工业发展史大纲》中说:“国人居此恶劣环境之下……停厂者有之,杀生破家者有之,遂酿成民国十年之经济恐慌。”导致这一“经济恐慌”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B.国内军阀混战,政局动荡
C.抗战时期日军的破坏
D.国民政府的恶劣政策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遂酿成民国十年之经济恐慌”是指一战之后至南京国民政府开展“经济建设运动”之前的十年间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势力重返中国,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带来了严重灾难,所以A项是造成这一时期出现“经济恐慌”的主要原因,B项是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重要原因, C 项不符合材料中时间特征,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国民政府开展“经济建设运动”有助于推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
点评: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和难点,须要牢牢把握其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和原因: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一战期间﹚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衰落﹙抗日战争以后﹚。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