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八)

时间:2020-01-22 02:24:5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该材料从本质上表明(? )
A.商品输出是列强侵华的主要方式
B.列强侵华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
C.列强侵华导致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西方侵华造成中国社会矛盾日趋激化



2、判断题  “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名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应该是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



3、判断题  材料一: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招募或维持常备军;
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等等。
材料二:
帝国师一个“永久性联邦”。各邦保有一些民政自治权,而军事、外交、海关、货币、民法、刑法等权力均归中央政府。普鲁士国王是世袭联邦主席,并享有“德意志皇帝”的称号。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首相是帝国唯一的大臣,首相之下不设立各部。
材料三:

材料四:
参议院及众议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由普选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
———以上四则材料均摘自岳麓版历史教材必修一
回答:
(1)指出以上四则材料分别出自哪一历史文献。(4分)
(2)指出材料一、二和材料三、四元首产生方式的不同。(6分)
(3)概述以上四则文献起到的共同作用。(10分)



4、判断题  1928年初,蒋介石重新上台的外部原因是
A.中共发动武装起义
B.日本威逼东北独立
C.国民政府财政困难
D.奉军大举南下



5、判断题  下列对“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工作者所创作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著名文学家老舍创作出话剧《茶馆》
B.史学家和文学家郭沫若创作出历史剧《蔡文姬》
C.作家杨沫创作出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D.作家王蒙创作了描写热火朝天的农村建设的长篇小说《三里湾》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7 8 9 下页 尾页 8/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