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0-01-22 02:21:0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971年10月26日,中国代理外交部长姬鹏飞收到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发来的电报:先生,我荣幸地通知你,10月25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会议上,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了下述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上驱逐出去。据此判断
A.中国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
B.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超级大国敌视、孤立和封锁新中国政策的破产
D.中美建交后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准确识记能力,比较容易。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1971年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的政策;B项1991年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瓦解;D项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所以答案选C。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我知道,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年访华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请联系史实回答:
(1)1954年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是什么状况?美国推行怎样的对华政策?(4分)
(2)尼克松“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后,中美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中国的外交和国际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8分)
(3)中美建交以来,总体关系是好的,但也时常出现曲折。你认为搞好中美关系的关键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1)敌对关系。美国推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包围威胁的对华政策。(4分)
(2)打破长期对抗状态,开始走向正常化。(2分)带动了中日关系改善和中日关系正常化。此后,国际上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中国外交出现新局面。(6分)
(3)如美国放弃霸权政策;正确处理台湾问题;互相尊重,加强沟通;遵守中美公报和国际法则等。(任答2点即可得)(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有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说这段话的应该是
A.朱熹
B.孟子
C.董仲舒
D.荀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为核心,其进步作用(  )
A.使儒家思想得以发展完善
B.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资料
C.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
D.解除了各诸侯王国割据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董仲舒新儒学思想中“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具有相当成分的迷信色彩,同时也将王权统治神秘化,但客观上为中央集权政治的巩固提供了依据,适应了中国古代前期君主专制统治统治的需要,有利于推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发展,这是其进步作用的主要表现所致,所以答案选C,A项表述不够准确,董仲舒新儒学进一步发展了先秦儒学但不是儒学的完善表现,B项也是其客观影响但不如C项积极影响明显,D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
材料一?7世纪时,丝、织锦和薄纱是中国最大量的出口货物。到了宋代,丝绸、瓷器与铁器在出口品中并列为大宗。元朝时期,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及西亚的官方接触日益频繁,与这些地方的贸易也出现明显扩展。中国出口丝绸、瓷器、铜钱、铁锅、漆器等产品,进口品则以胡椒为主。15世纪末,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在寻找欧洲通向印度的航路时航行到图中A处时(位于南非西南的半岛南端,是一个多岩石的海岬。海岬是指突入海中的尖形陆地),因多风暴,取名风暴角,这里成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航海地段之一,但从此通往富庶的东方航道有望,故后又改称好望角。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国通史》中指出,“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项目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的金银。……18世纪中期,英国凭借其先进的科技、股份制公司制度、金融中心地位、遍布全球的殖民地,以及强盛的海军,建立了一个以英伦三岛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英国工业中心伯明翰为殖民地提供了种种产品,供印度用的斧子和供北美洲土著用的战斧……”

1815年的额大不列颠帝国
材料二?下表为2010年1—6月中英双边贸易中居前列的产品部分数据表。

注:①中国是英国第十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②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具有较大优势,是英国纺织品及原料、家具玩具等最大进口来源地。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制造业的特点及成因。简要指出古代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区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在“全球贸易网络”中地位如何?结合材料一,说明这一“全球贸易网络”是如何建立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特点:中国制造业发达;制造品种类多;出口量大。成因:中国古代多数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农业繁荣,传统科技发达,推动了以手工业为主体的中国古代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中国出口货物为手工业产品,进口土特产品。
(2)地位:英国处于“全球贸易网络”的中心。建立:工业革命前,英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国家;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工业强国;工业革命增强了英国对外殖民扩张的实力,伴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更多的国家和地区变为了英国的经济附庸;最终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