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0-01-22 02:18:4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贴春联是中国一项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以下春联中能反映新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历史情景的是?
A.“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B.“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C.“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
D.“粮补机补肥补助农民幸福,医保社保低保保百姓平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57年陈云作了题为《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讲话。他说:“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和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围绕这一观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A.体现中共八大会议精神
B.反映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总结了“一五计划”的经验
D.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很好的贯彻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辽宁省大连24中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24)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建设的成就是(?)?
A.新藏、青藏公路建成    
B.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C.宝山钢铁基地建成
D.第二汽车制造厂建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为“文革”时期,C为改革开放后;D也是1967年开工建设,1975年建成投产。只有A是一五计划时期。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后面问题(24分)
材料一?“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天论》
材料二?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塔戈拉
材料三?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请回答:
(1)材料一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他如何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这一思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认识人与万物(自然)的关系问题上有什么不同?应该如何看待材料二的观点?(8分 )
(3)概括材料三体现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6分)
(4)三则材料共同揭示了什么?针对当今国际局势的动荡,人类应该怎么办?(4分)


参考答案:
(1)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或利用自然为人类谋福利);生产力的发展(或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发展,人们征服自然能力的提高)。(6分)
(2)不同:材料一强调人要顺应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办事的主张,材料二则强调人的感知决定万物(自然)。(4分)
看待:在崇尚原始神灵与自然的古希腊,强调人的重要,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2分)但过分强调人的感知,容易产生相对主义、个人主义和唯心主义思想。(2分)(答出任意一个消极点都将得2分)
(3)人文主义。(2分)背影:一方面是中世纪的西欧处在基督教神权的反动统治之下;
(4)人的重要(或人的伟大);(2分)珍惜人类的今天,共谋和平发展。(2分)


本题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诸子百家思想的掌握情况。整个材料的主要内容是自然界的运行有其一定的规律,人类不能改变这种规律,但却可以利用其规律来为人类社会服务,即是体现了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所以此问的答案应该是荀子。其思想产生的根源应从荀子生活的时代来分析,主要从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来分析,从人类征服自然能力增强的原因入手来回答此问题。
(2)普罗塔戈拉是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材料反映的是他思想的核心——“人是万物的尺度”,用人性对抗神性,否定神的意志,突显了人性的尊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人的主观性,而荀子的观点是强调自然规律性的重要,主张人要遵循自然规律然后再征服自然。
(3)材料三是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片断,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文学方面文艺复兴的最高成就的代表,其思想核心应该是体现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人文主义”的。由材料中的内容我们也可以直接判断出正确的答案来。关于此思想产生的背景,我们可以结合文艺复兴的背景来回答,从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回答即可。
(4)由前三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可以归纳总结出第四问的第一个问题的答案,三则材料都强调了人的重要性,都在歌颂人的伟大。本题的第二个问题是个开放性的试题,学生可结合当今的世界发现现状与史实并结合自身的实际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假如你要准备写一篇关于“新中国铁路事业”小论文,有下列提纲,其中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之初,大力发展沿海铁路
B.八五、九五期间,国家相应减少了铁路资金投入
C.20世纪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居世界第一位
D.机车、铁路技术改造成为铁路事业发展重要内容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新中国成立之初,大力发展西北、西南地区的铁路。八五、九五期间,国家投入巨额资金加快铁路建设。20世纪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居世界第四位。D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