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2 02:03:50
1、选择题 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
A.罗马共和国建立
B.公民法出台
C.《十二铜表法》发表
D.万民法颁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罗马法律的有关内容。公元前449年颁布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属于"公民法"范畴。C正确,故本题选C。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探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探究主题一 东西方政治文明的并存
(古希腊)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人员的频繁扩散、迁入、交流,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在进入阶级社会时,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氏族共产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导致氏族首领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形成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的格局。探究主题二 东西方经济文明的交流
美洲作物引进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总数超过二十种。……在不长的时间中获得了相当快的发展,不少在今天的作物构成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究其原因,与明清以来人口激增导致的人地矛盾加剧及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王宝卿《明清以来美洲作物的引种推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探究主题三 东西文明的碰撞
中国古代长期以来以文明自居,而以其他没有中国式行为和举止的国家和民族包括西方国家视为野蛮,称西方人夷、番、鬼。20世纪初中国把西方的 “Modem”翻译成“文明”,“文明”一词被指为西方传来的文化,非常盛行,如看“文明戏”。
探究主题四 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冲突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
——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西两种政治文明的差异及存在差异的原因。(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洲作物的引入对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
(3)阅读材料三,20世纪初中国“文明”内涵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中国近代接受西方“文明”给中国近代带来怎样的影响。(7分)
(4)材料四中作者认为应运用怎样的观点评价近代中西方文化?针对中西方文化“两种极端的倾向”,请选择其中一个,谈谈你的看法。(9分)
参考答案:(1)西方:民主制度。东方:君主专制(2分) 原因:古希腊是多山多岛的自然地理环境,而中国是辽阔的大平原。古希腊是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而中国则是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古希腊的血缘关系遭到破坏,而中国的血缘关系未遭到破坏。 (4分)
(2)影响:丰富了农作物的种类,改变了农产品结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缓解了人口激增的压力,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等。(6分)
(3)特点:全面学习西方文明,有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思想文化。(2分)
原因: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推动、新式学堂、留学生群体的增加。(3分,任意答三点3分)
影响: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2分,如答出具体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全面近代化也可以给2分)
(4)观点:辩证的观点(或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2分)
评价:“保存国粹”
19世纪60年代,洋 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就是主张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保留中国固有的政治制度和儒家思想文化。(3分) 在思想文化方面就属于“保存国粹”。洋务派的这种思想主张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西方科学技术的学习,推动了洋务运动的进行,从而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2分)但阻碍了中国在更深层次上对西方的学习。最后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2分)
评价:“醉心欧化”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和科学技术,并且要求彻底批判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就属于思想文化上的“醉心欧化”。(3分)
新文化运动的主张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给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以沉重打击,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2分)但这种观点存在着严重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中西两种政治文明的差异主要是指西方的民主制度、民主政治。东方则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而至于存在差异的原因主要从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非常明显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的经济形态、不同的血缘关系类型三个角度来进行合理的解释。例如,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古希腊是多山多岛的自然地理环境,而中国是辽阔的大平原。
(2)美洲作物的引入对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丰富了农作物的种类,改变了农产品结构,美洲作物都是高产的农作物,所以直接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养活了更多的人口,也就缓解了人口激增的压力,同时美洲作物的引入也推动了农业商品化的发展,促进了明清时期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为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等等。
(3)20世纪初中国对西方认识的特点是指开始一步一步全面学习西方文明,存在着从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思想文化的阶段特征。而原因则包括民族危机不断的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以及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新式学堂、留学生群体的增加等等重大的历史事件的推动。而“文明”给中国近代带来的影响则是推动了、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4)材料四中作者认为应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近代中西方文化。而材料四的观点包括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 19世纪60年代,洋 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就是主张只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而保留中国固有的政治制度和儒家思想文化就是属于典型的“保存国粹”。而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和科学,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和科学技术,并且要求彻底批判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则是属于典型的的“醉心欧化”的事例。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美洲作物的引入对明清时期社会发展的影响;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近代接受西方“文明”给中国近代带来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一现象是雅典
A.社会矛盾缓和的反映
B.政治体制的产物
C.频繁改革的结果
D.思想文化繁荣的体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雅典城邦实行的是全体雅典公民的直接民主,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政治领袖的主张必须通过公民大会决议通过,而在公民大会上获得通过,必须要有相应的口才,演讲能力,所以,“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语”。这是雅典政治体制的产物。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对波斯人的入侵,雅典使节向斯巴达人保证说,他们绝不会背叛希腊人,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血缘和语言、共同的祭坛……在城邦危机时代,“泛希腊主义"的思想观念日益强烈。从表面上看,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似有助于希腊世界的政治统一,但是希腊人的文化认同感植根于更深刻的层次。在他们看来,他们与非希腊人的本质区别正在于他们是生活在城邦里的,而非希腊人不是;他们作为“城邦动物"的属性才构成希腊文化一致性的原初基点,其他的表征均衍生于此。该材料( )
A.说明了希腊城邦之间矛盾重重
B.体现了希腊人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C.论述了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国家的原因
D.解读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内涵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从表面上看,这种文化认同感的形成似有助于希腊世界的政治统一”,恰恰能够证明这种认识不是希腊形成统一国家的原因;再结合“他们作为‘城邦动物’的属性才构成希腊文化一致性的原初基点”,可以看出城邦的属性恰恰导致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国家,故选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希腊没有形成统一国家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5分)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以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为代表的东西方文明曾经彼此交融、相映生辉。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唐朝时三省分工明确: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材料二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材料三 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雅典人认为,烦琐的辩论虽然延长了决策时间,却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
(1)有人认为,材料一说明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已经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体制,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3分)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古代中国和古代雅典军国大事的决策方式及其造成结果的差异。(4分)
(3)上述三则材料说明了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制度有何根本差异?(4分)
(4)综合上述问题,你从中能得出怎样的历史启示?(4分)
参考答案:
(1)不同意。唐朝三省分权制约,最终都要集权于皇帝,实际上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3分)
(2)古代中国:个人决策,容易出现失误。古代雅典:集体决策,可以避免鲁莽行事,使决策比较科学。(4分)
(3)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古代希腊:民主政治。(4分)
(4)启示:国家政治制度必须与本国国情相适应;政治制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应坚持人民民主或民主集中制,坚持执政为民;应加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的监督。(答出任意两点即可)(4分)
本题解析:(1)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材料信息并熟练掌握运用基本知识的能力,并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有的同学总把唐朝的三省分权当作三权分立,这是不正确的。西方的三权分立是防止专制,维护民主的,而三省分权只是把丞相的权力一分为三,目的是加强皇权,是为专制政治服务的。二者本质截然不同。
(2)此问要从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进行比较。材料二中“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说明皇帝总揽军国大计,决策在一人。材料三中“公民大会最重要的程序就是就某些议案展开辩论”可见是公民大会掌握国家事务的决策权。二者差异的后果可想而知,中国皇帝独断专行,决策失误,雅典可避免鲁莽行事带来的灾难,使决策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3)此问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对比得出结论的能力。从材料一的唐朝到材料二的清朝,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被分割、消弱直至废丞相,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封建专制达到顶峰。古希腊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全体公民参加,人人都可以参与国家管理,轮番而治,体现主权在民原则,是民主制度。
(4)此问是开放性题目,答这类问题一定要围绕本题的核心来回答。本题的核心是政治制度,古代中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古代希腊是直接民主制,二者在各自国家的发展中都有贡献,但也都有局限,都是不同国情造成的,其实没有优劣之分。回答也要围绕两种政治制度的影响回答。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大会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