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2 01:57:23
1、判断题 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大事记表》中可以得出不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内部因素有
时间 | 大事记 |
1928年 | 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全国: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建立 |
1930年4月 | 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军阀混乱 |
1930~1931年 | 蒋介石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三次“围剿” |
1933~1934年 | 蒋介石派兵对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五次“围剿” |
1945年 | 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在上海设立 |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国民党新军阀之间的混战和对革命根据地的围剿,造成社会动荡,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陈立夫、陈果夫控制的中国蚕丝公司属于四大家族所代表的官僚资本,官僚资本代表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利益,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①③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3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①所谓“天道”,泛指宇宙、天地、自然的起源和法则,而“人道”则是关于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②《周易》有这样的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③这里的“天文”是指关于季节、时令变化的学问,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能适时地进行农耕活动;“人文”则是人类“文明”的另一种表述,主要指社会制度和人们自身的素养。④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天道”和“人道”相互关系的探讨和论述,就是对于“天文”和“人文”认识的深化和发展。
——张岂之著《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著名学者阮炜在《中外文明十五论》中引用《中国必然强大》比较分析说明中国文化是“家文化”和“官文化”,中国人太重视家庭观念和“忠君”意识,“续香火”意识强;中国人是“天生的协调专家和政治家”。?——读书札记
问题:(1),就历史学而言,材料一中学术价值最大的句子是(将句子前的序号写出来)?。指出战国时期具有“天道”和“人道”思想的主要流派的主张。(5分)
(2)扼要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天道”和“人道”思想产生的原因。(3分)
(3)概述秦(西)汉统治者对儒、道、法思想的实践结果。(3分)
(4)“官”“家”结合,国家统一;天人合一,到了宋代,天人结合,产生了什么新的哲学思想。其对我们现在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学术价值最大的句子:?②?。(此问1分)
主要流派的主张:
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性本善、义利观。
荀子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礼法并用、性本恶、君舟民水。
庄子提出:“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
(答出上述3人所提任意1点主张即可得1分,3派3分,答案较齐全者,可得4分,若答出阴阳家提出五行,可加1分,此问满分为4分。)
(2)原因:生产力的进步,农耕经济的发展;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教育的发展,人们的认识自然的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答对1点1分,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可同样赋分。此问满分为3分。)
(3)实践结果:秦朝“焚书坑儒”,运用法家思想建立中央集权,但运用失度,导致二世而亡。西汉初年,运用道家思想(黄老之学),与民休养生息,出现“文景之治”,然而不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质外儒内法),完成大一统,使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答对1点1分,其它符合史实,言之成理的答案可同样赋分。此问满分为3分。)
(4)新哲学思想:产生了理学。(1分)
最大影响:有利于塑造中华民族性格(构建和谐社会)。(答具体的某1点也可得1分,其它言之成理的答案可同样赋分。此问1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思想的发展,属于中等题。解题关键是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宋代的儒家思想变化;②的意思是治国家者必须观察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以明耕作渔猎之时序;又必须把握现实社会中的人伦秩序,以明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等级关系,使人们的行为合乎文明礼仪,并由此而推及天下,以成“大化”。结合①对天道和人道的解释回答战国时期的主要派别及其主要主张;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分析原因;秦朝时期奉行法家思想,实行焚书坑儒,汉初奉行黄老之学,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宋代理学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中国文化融入了西方因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把“元旦”由民国时期的正月初一改为西方公历的1月1日,表明中国文化融入了西方因素。A项“完整保留”和B项“彻底改变”表述都过于绝对,C项与史实不符。故选D。
点评:中国近代以来,延续了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于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挑战,而与传统文化相适应的中国社会习俗自然也要引起一些震荡,由此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领域添加了新的气象。充满生机的时代血液注入到了旧式的社会习俗中去,迫使其趋势更新,衍生出新的礼制文化。中国社会习俗的近代变迁,从一个侧面也深刻的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向近现代社会的转型。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中国民族工业,则“秋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应为(?)?
![]()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依据民族工业发展的时间段及每个时间段的特点来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工业区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和欧洲,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A.“百家争鸣”和宗教改革
B.“罢黜百家”和文艺复兴
C.“罢黜百家”和启蒙运动
D.“百家争鸣”和智者运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公元前6—公元前3世纪是指古代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和欧洲的古希腊时期,符合这一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特征的是D项“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宗教改革是在16世纪开展, “罢黜百家”是在西汉武帝时期,文艺复兴是在14、15世纪开展,启蒙运动是在17、18世纪开展,因此选.D。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