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0-01-22 01:51:3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13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成功探月彰显了中国的科技实力,标志着我国在科技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可喜的成就。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南优2号”选育成功?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准确记忆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1973年“南优2号”选育成功。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陆九渊说:“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下面说法,与之含义最接近的是:
A.一物需有一理,万物皆有理
B.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C.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然后自有贯通处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明理学——陆王心学。依据所学可知,陆九渊是南宋时候心学的重要代表人物,这一思想为明朝的王阳明加以发展,更加完备。分析选项,A、D为理学的主张,不合题意;C虽为心学的主张,但与题意不合。所以应选B。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今年,始于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引发了市场对欧盟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欧盟路在何方,举世瞩目。请阅读并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探究欧洲走向联合的历史。
材料一?近代史上,欧洲各国有众多的思想者一直在为实现欧洲统一进行理论上的探索,然而,直至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血流成河的惨剧之后,欧洲人才痛定思痛,开始脚踏实地,向欧洲统一迈进。
——2002年1月《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二? 1948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的《对外援助法》规定:受援国必须在经济上接受美国监督,在政治上排挤和压制各国进步势力。”
材料三? 60年代,法国不顾美国反对,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颗原子弹并与中国建交。70年代,联邦德国展开了旨在改善与苏联等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的“新东方政策”。经过10年的不懈努力,英国终于在1973年成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结束了英美特殊关系。
一一整理自2004年4月人教网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与欧共体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注:以1974年时的欧洲共同体九国作为一个整体)
一一整理自2004年4月人教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欧洲先贤们倡导欧洲统一的目的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分析美国通过《对外援助法》要达到什么目的?(2分)结合材料三分析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简述欧共体的成立对世界格局的影响。(4分)
(3)依据材料三、四分析说明“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是世界多极化的根源”。(4分)
(4)有人认为世纪之交的欧洲是发展与动荡并存,请举史实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目的:消除欧洲国家间的隔阂,消除战争根源,实现永久和平。(2分)
(2)目的:借经济援助之名,行控制西欧之实。(2分)
原因:二战后,欧洲经济实力遭到严重削弱,国际地位下降,两极格局下美苏争霸。(4分)
影响:削弱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冲击了两极格局,增强了世界多极化趋势。(4分)
(3)随着欧共体经济实力增长,欧洲在政治上力图摆脱美国的控制,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4分)
(4)说明:1989年东欧剧变,1990年两德统一,1991年苏联解体,1993年欧洲联盟成立,1999年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1999年科索沃战争爆发等。(答出其中四点给4分,总分不能超过4分)


本题解析:
(1)由于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开始迈向统一,可见其目的与欧洲的和平有关。
(2)第一小问从其经济政治的附加条款可以看出其真实目的。第二小问从材料的信息看,其所述三个史实都表明欧洲试图脱离美国控制的倾向,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挖掘答案。第三小问,注意其限定词“世界格局”,对“世界格局”的影响。首先要清楚当时的世界格局是什么,再回答其如何形成冲击。当时的世界政治格局是美苏两极对峙,欧洲的联合和崛起对两极格局构成了冲击。
(3)注意材料四和材料三之间的因果关系。材料四经济差距的缩小是导致材料三各国试图摆脱美国控制的经济根源。从经济对政治外交的决定作用来回答。
(4)审题注意时间界定,世纪之交即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及题目要求的和平和动荡两个角度要求。回顾所学的相关史实回答即可。
点评:本专题是世界现代史中的主体内容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区。从考查题型看,仍以选择题为主,但不排除出主观题的可能性,要注意本部分知识与经济史相联系。从考查内容看,应特别注意美苏关系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后国际局势的发展趋势和影响。从文综的角度看,要注意本专题知识与当今世界的地区热点问题相联系进行命题。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图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

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
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
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从图表走势中能直接得出中美贸易总额在1972—1978年区间内出现了高低起伏波动,显然这与两国关系的发展紧密相关,A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B项表述过于绝对,“始终”一词表述错误; 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推动了中美贸易发展此时文革尚未结束; D项发生在1971年与题中时间特征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论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种中国特色的产业革命精神主要在于(  )
A.工业化的实现
B.发展资本主义
C.追求国家和民族的独立富强
D.实现民主政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的“产业精神”是指在中国面临民族危机之时,民族资本家倡导“实业救国”追求民族独立以及国家统一的愿望,这符合当时救过的主潮流,故本题选择C;A、B均是经济表现;D从属于C项。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