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1-22 01:49:5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德日两国经济发展速度都很快,其共同的原因是
A.都得到大量的外国投资
B.都得到大量的战争赔款
C.都得到许多海外殖民地
D.都得到许多先进的设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问题的能力。日本从中国获得的大量赔款,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金,德国取得法国50亿法郎的战败赔款。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在清末民初时期,中国沿海沿江城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移民潮”。中国人口出现了由农村向城市、由内地向沿海沿江经济发达地区迁徙的趋势。沿海与沿江城市呈现人口上升趋势,而内地传统城市则呈现人口下降的趋势。这主要反映了
A.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 
B.人们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C.中国经济的外向型特征逐步体现 
D.自然经济日趋解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代中国人口大量涌向沿海沿江经济发达的地区是因为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伴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东南沿海地区中国近代工业化起步较早,城市化进程也开始加快,中国经济发展的外向型特征也日趋显现,所以答案选C,A B D三项说法正确但三者均是移民现象的原因,而非移民潮的结果。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根本目的是(  )
A.保障人民民主权利
B.保障人民政治权利
C.保障人民的参政议政的权利
D.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以时事热点材料为切入点,考查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知识点。题干一再强调“人民主体地位”,其目的是“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说明我国民主政治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D项正确;ABC项题干都有涉及,但不符合题干“根本目的”之要求,所有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来说,归根结底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国有许多关于“天”的俗语,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意不可违”、“人在做,天在看”,这些俗语表达了中国人对“天”的敬畏之心,这与中国古代哪一学派的思想有关(?)
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不对,道家主张无为;B不对,法家强调法治;D不对,墨家强调兼爱;C符合题意,汉代儒者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认为,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但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汉朝的皇帝和此后历朝的皇帝,每逢天灾时,都程度不等地要省察自己执政的表现,刻责自身,谋求改进。“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
点评:董仲舒的思想主张重要内容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认为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
董仲舒应诏上《天人三策》中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认为现在国家统一,但学派纷呈,各执一见,思想无法统一。主张儒家六经之外的各家学术,都应当罢黜,以保证国家统治的安宁一致。以适合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形成封建大一统局面的需要。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在过去,所有的君王都是从祖先承受君位,甚至秦始皇帝也不例外。只是到了汉朝,情况不同了。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董仲舒正是提供了这种理论的支撑。王者受命于天,并不是一个新理论。在《书经》里,已经有这个思想。孟子把它说得更清楚。董仲舒则更具体地把它纳入了自己的天人一体论。
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认为,一个国君的统治是由于天命,这就为君王行使皇帝的权威有了合法的根据;但同时又对君王的权威施加了某种限制:皇帝必须时刻注意上天的喜怒表现,按照上天的意旨行事。汉朝的皇帝和此后历朝的皇帝,每逢天灾时,都程度不等地要省察自己执政的表现,刻责自身,谋求改进。“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足以贼民者,天夺之。”
(3)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在此之前,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伦常关系组成的:君臣、父子、夫妇、昆弟、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子、夫妇三项,称为“三纲”。董仲舒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了理论概括和神学改造,形成了一套以“三纲”“五常”为核心,以天人感应和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的系统化、理论化的伦理思想体系。他认为道德是“天意”、“天志”的表现,“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为此,他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常。三纲是社会伦理,五常是个人品德。纲常就用以泛指道德和道德规范。人的自然发展应当依循道德规范的方向,而这是文化和文明的主要内涵。他大力提倡孝道,认为孝是天经地义。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在于
A.明确了人民的权利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提高了人民的政治地位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从题目中可以明确的看出约法提高了人民的政治地位,但上升到本质的高度,这是民主的反映,从政治的角度来讲,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伟大意义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