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备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六)

时间:2020-01-22 01:46:4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单位:亿元

年份
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产值
轻工业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957
704
317
387
537
1958
1083
580
503
566
1959
1483
867
616
497
1960
1637
1090
547
457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以图表数据的形式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关键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图表中可以看出,工业总产值从1958年开始增长迅速,而农业则逐年下降;而在工业总产值中,重工业产值远远大于轻工业产值;总之,该时期农轻重的比例严重失调,这反映了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了问题。故选A。D项因此首先排除;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B不符;社会主义工业化始于1953年的一五计划,C不符合该图表的时间范围。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它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这主要表现在 ( ?)
①井田制和分封制的日益瓦解?②“士”阶层在社会、政治活动中的活跃
③学术下移,私学兴起?④ 诸侯争霸、兼并战争客观上促进了学术的传播和交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百家争鸣”局面的社会背景: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因此选A。
点评:从课标的要求看,要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背景和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从将法仅当作统治和控制社会的工具,提升到将法作为一种价值理念和治国方略的高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和治国方略的历史性转变。下列文献中明确提出这一理念的是
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
D.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依法治国理念的形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正式把这一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因此D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一论断评价的是
A.孟子“仁政”学说
B.苟子礼法并施主张
C.韩非法家思想
D.董仲舒新儒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汉代新儒学的特点。A B两项为无关项,孟子的仁政思想与分封制和宗法制无关,它涉及到的是君主与臣民之间的关系问题。荀子的思想礼法并施与材料内容不相符,他的思想主张是在儒家仁政的思想中加入法制的思想。C项也是无关项。董仲舒的新儒学是在汉代解决王国问题前后的加强思想统一的背景下出现的。汉初实行过郡国并行制度,使贵族制又存在了一段时间,后来汉武帝为了巩固政治的统一而要求思想上的统一,故确立了儒学的正统思想地位。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大一统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在词中吟咏的“一桥”建成于
A.三年经济恢复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中涉及的“一桥”是武汉长江大桥,这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建成的,所以B正确,CDA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