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0-01-22 01:40:1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表是二战后历次战争中,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从中归纳出1950年——2003年西欧与美国关系变化的基本脉络是

战争
国际力量
朝鲜战争
(1950—1953)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伊拉克战争
(2003年)
西欧
参与美国组织的
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不支持甚至批评
美国的中东政策
明确反对美国
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
A.由追随美国到与美国反目成仇? B.由追随美国到独立自主
C.由平等合作关系到分道扬镳? D.由独立自主到反目成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战争中,西欧国家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实力大大削弱。而美国在二战后初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为了解决欧洲国家的经济困难,美国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欧洲政治,西欧国家以美国马首是瞻。为了能在美苏冷战之下获得很好地发展,欧洲各国认识到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于是成立欧共体。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1989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走上多极化。而欧洲也由欧共体发展到欧盟,欧盟成为与美国、日本并立的世界经济三强。在世界格局日趋多极化的今天,欧盟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台湾国民常主席马英九在接受台湾《中国时报》专访时说:“光是一个徐蚌会战都是上百万人的伤亡,那是不堪回首的往事。”对马英九的说法,以下理解正确的
A.马英九认为徐州会战的牺牲实是不值得
B.马英九反对解放战争
C.马英九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
D.马英九认为历史的悲剧将再次上演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光是一个徐蚌会战都是上百万人的伤亡,那是不堪回首的往事”是指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淮海战役中的一场激烈交战,从材料文字中可以看出马英九对此事件表现出沉痛的心情,由此可以推断出其不希望类似事件再发生,即马英九主张最后能用和平方式解决两岸问题,答案选C,A B D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点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中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材料从国民党方面对历史问题的看法和反思说明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会给两岸双方带来灾难,也不利于国家的振兴和发展。以史为鉴,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中国统一的最佳方式,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反对分裂维护统一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的主体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有分合离乱,但统一的时期远远多于分裂的时期,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具有高度一致的整体感、责任感和忠实于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以及各个民族之间和睦合作、友好相待、共赴国难、共渡难关的优良传统。在中国历史上,一些杰出的政治家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坚持“和为贵”和宽厚仁爱的原则,用信义、和平的方式来处理复杂的民族矛盾,“化干戈为玉帛”使各民族和睦相处,亲同一家。
(1)秦始皇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作出了哪些贡献?(4分)
(2)唐太宗是怎样“站在维护民族团结的高度”处理与西藏(当时称吐蕃)之间的关系的?(2分)这一政策在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方面起在到什么作用?(3分)
(3)康熙帝为巩固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对西藏和蒙古采取哪些措施?(3分)


参考答案:(1)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2分);征服百越,北击匈奴,增设南方四郡,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1分);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新纪元。
(2)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对吐蕃实行和亲政策。(2分)是唐朝与边疆地方政权之间的关系变成“翁婿”关系;促进汉藏的友好交往和西藏地区的发展(加强了内地与边疆的联系与经济文化交流);使统一多民族中国进入鼎盛时期(促进民族融合)。(3分)
(3)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打击了新疆蒙古分裂势力;加强与汉、蒙、藏族的团结,尊重喇嘛教;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接收蒙古的臣服。(或:册封五世班禅,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3分)


本题解析:第(1)问,紧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的贡献有,统一六国,结束分裂局面、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疆域、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形成等。第(2)问,紧扣“民族团结”,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具体措施是通过和亲政策,形成了“翁婿”关系,加强汉藏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第(3)问,结合美国共和制度的建立及影响分析归纳即可。第(4)问,考查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准确记忆与归纳能力,回顾康熙时期在民族团结方面的相关史实归纳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材料(16分)
材料一 孔子说:“他的为人,孝敬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位者,这种人是很少有的;不喜欢触犯上位者,却喜欢^造**作乱,这种人从来没有出现过。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的根本吧!”
材料二 孟子把“仁”的学说发展成为一套系统的政治学说。他要求统治者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德服人,争取民心。孟子认为,土地、人民、政事是国家的三件宝物。实行仁政必须重民。在此基础上,孟子又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仁”政是孟子的政治思想核心。
材料三?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的事业。他接受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中国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庭选官的考察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材料四?南北朝时期,儒、佛、道教并立,刺激了中唐以后儒学的复兴。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儒家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到明代掀起高潮,将儒学思想发展到一个高度。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请回答:
⑴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4分)
⑵根据材料二回答,孟子政治思想核心是什么?孟子如何发展了孔子的思想?(4分)
⑶根据材料三回答儒家思想地位在汉武帝时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意义如何?(4分)
⑷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有哪些?简要评价宋明理学。(4分)


参考答案:
⑴儒家,仁和礼。(4分)
⑵仁政学说。他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成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他发扬了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为贵,君为轻”;他在伦理观念上主张“性本善”(4分)
⑶儒家思想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确立了儒学的主流地位。意义:巩固国家统一和稳定,加强中央集权。(4分)
⑷程颢、程颐、朱熹。宋明理学强调纲常名份,用以维系专制统治,扼杀人的自然需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但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又凸显人性庄严。(4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百货商店频打折,超市购物有赠品;不如网上淘淘宝,鼠标一点廉价美。”这反映了“第四媒介”改变了人们的(? )
A.学习方式
B.办公模式
C.娱乐途径
D.经济生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第四媒介”指互联网,互联网的逐渐普及,由于其具有传播信息量大,高度互动,双向传受的功能,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方式。再依据材料可知,互联网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方面,所以D正确;A、B、C材料没有体现;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