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2 01:39:50
1、判断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其中不包括(?)
A.人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变化
B.竞争意识、市场意识等成为人们的行动指南
C.人们的流行语言发生变化
D.金钱至上成为人们的思想指导
2、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下列哪一会议上制定通过的?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八大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口,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夏州都督窦静以为:“戎狄之性,有如禽兽,不可以刑法威,不可以仁义教,……置之中国,有损无益,恐一旦生变,犯我王略。莫若因其破亡之余,施以望外之恩,假以王候之号,妻以宗室之女,分其土地,析其部落,使其权弱势分,易为羁制,可使常为藩臣,水保边塞。”温彦博以为:“徙于兖豫之间,则乖违物性非所以存养之也,请准汉建武故事,直降匈奴于塞下,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捍)蔽,策之善者也。”魏徽以为:“突阙世为寇盗,百姓之仇也;今降者众近十万,数年之后,藩息倍多,必为腹心之疾,不可悔也。晋初诸胡与民杂居中国,郭钦、江统,皆劝武帝驱出塞外以绝乱阶,武帝不从。后二十余年,伊洛之间,遂为毡裘之域,此前事之明鉴也!”彦博曰:“王者之于万物,天覆地载,靡有所遗。今突阙穷来归我,奈何弃之而不受乎!孔子曰:‘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以生业,教之礼义,数年之后,悉为普民。选其酋长,使人宿卫,畏威怀德,何后患之有!……”
请回答:(1)上述材料中,窦静与魏微在对待“降唐者”的安置问题上,主张有何不同?其理由分别是什么?
(2)温彦搏与上述人物的主张又有什么不同?其理由是什么?(不得摘抄原句)
(3)对于上述人物对待少数民族问题的不同主张应如何正确评价?
4、判断题 “百货商店频打折,超市购物有赠品;不如网上淘淘宝,鼠标一点廉价美。”这反映了“第四媒介”改变了人们的(? )
A.学习方式
B.办公模式
C.娱乐途径
D.经济生活
5、判断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郑官应(1842-1923,又名郑观应)的一生是与中国近代史相始终的,是旧中国的一个缩影。他认为要把中华民族从危亡中拯救出来,就必需承认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一个三千来未有大变局,因此中国也需要变。他认定要与资本主义列强抗衡,就“不得不亟思控制,因变达权”。他呈给光绪的《盛世危言》的自序写道:“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摘编自汪熙《论郑官应》原载《历史研究》1982年第1期
材料二?郑官应指出,那些西洋人恃以雄峙海外的科学技术是“积数百年研究之功始得,一旦贯通其学,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非偶然矣”。由此而提出组织力量译述西学,设学堂培养人才的建议。其次,他把西学分为天学、地学、人学三部分。所谓“人学”,既包括语言、文字,也包括一切政教、刑法、食货、制造、商贾、工技诸艺。由此得出的逻辑的结论,就是学习西学不仅是学习“长技”,而且要学习西方几乎所有的人文科学。郑官应说“欲强国先富国,欲富国先富民,而富民之道则不外以实业为总枢,欧美各国历史昭昭可考。”即要抵御外国的侵略就必须民富,而民富又必须国强来保护;要民富、国强则必须改革政治,削减君权,实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他认为专制政体对外已丧失御侮的力量,对内也不具有保护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能力。
——摘编自汪熙《论郑官应》原载《历史研究》1982年第1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官应对中国时局以及对西学的认识。(8分)
(2)郑官应的思想在当时很有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7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