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一)

时间:2020-01-22 01:32:2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社会生活的变化反映着时代的变迁,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
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
D.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2、判断题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
A、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线路开辟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B、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
C、1920年初,国际联盟正式成立世界和平得到了有效保障
D、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经济区域化导致全球化进程中断



3、判断题  古代思想家孟子认为:使百姓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对孟子的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
①这是对孔子的思想体系核心部分的继承和发展 ②他的这一主张有利于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③客观反映了战争频繁年代人民对安居乐业的渴望 ④站在平民的立场上提出了分给农民田宅的思想?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4、判断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首次明确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下列能体现出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是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而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5、判断题  (2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过去几百年以来,西方一直是现代国际体系的中心。西方不仅具有发达的政治经济结构、军事组织方式和社会价值观念,而且还塑造着近代以来国际关系的基本面貌和交往方式,在推进人类迈向工业文明、实现世界现代化方面起着主导性作用。自地理大发现开始,西方逐渐取得了对非西方世界在力量、制度和观念层面的全面优势。
——金灿荣《告别西方中心主义》
材料二?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苏、英三巨头在前苏联的雅尔塔举行决定世界形势的最高级会议。讨论了关于攻击法西斯德国、德国的占领与管制、德国的赔偿、关于联合国会议。其间斯大林与罗斯福还进行了一对一的谈判。美国希望前苏联早日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从而减少日军对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作为交换条件,斯大林向罗斯福提出:把中国新疆纳入苏联势力范围;租借中国旅顺港;中长铁路由中苏两国共管;外蒙古独立。
——摘编自《世界史》
材料三?由于中国的国家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中,中国的经济一枝独秀,仍然保持了强劲增长势头,各国开始兴起对“中国模式”的赞赏。与此同时,美国国内有众多学者也纷纷建言,提出了诸如“两国集团”、“中美国(chimerica)”、“中美共治”等理念和主张。对此,中国政府有着清晰的认知。温家宝总理在与奥巴马总统会晤时就明确表示,中国不接受G2(两国集团)的说法。
——摘编自人民网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多角度分析“过去几百年以来,西方成为国际体系的中心”的原因有哪些?(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指出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原因。(8分)
(3)请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指出“中国不接受G2(两国集团)的说法”的原因。(6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首页 上页 1 2 3 下页 尾页 1/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