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六)

时间:2020-01-22 01:27:25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秋菊打官司》的主要故事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终被拘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反映了秋菊运用法律手段,捍卫了自己的合法权利
B.它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C.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
D.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材料并不能表明村民自治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中国食物》一书中提及“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方式不同
B.宗教信仰不同
C.生活习俗不同
D.历史传统不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因为在长期的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形态中,牛耕是最主要的农业生产的动力来源,牛主要是耕作用牲畜而非食用牲畜,即本题正确答案为A;C项是表面现象,且不是东西方这种饮食文化差异的主要原因;BD与题中所述现象没有明显的必然联系。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提出于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D.“文革”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它是50年代,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来的,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故选A。BCD项时期双百方针受到严重的破坏。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的理解双百方针的内容。在文化上百花齐放,在学术上百家争鸣。在1956年提出,有力的促进了我国文化的繁荣。与此相关的是双百方针的成就和它的曲折发展也要了解。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012年春运期间,江苏太仓市民杨红权自掏万元,每天给排队买车票的陌生人送早餐。据悉,杨红权的送早餐行动一直持续到春节。杨红权这一举动最能体现哪种思想(?)
A.仁
B.仁政
C.兼爱
D.有教无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江苏太仓市民杨红权自掏万元,每天给排队买车票的陌生人送早餐,同等地关爱所有人,这种仁爱之举体现了墨家“兼爱”的思想。A、B项“仁”和“仁政”属于儒家的政治思想,要求统治者施“仁政”于民;D项是孔子的教育思想,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故选C。
点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主要包括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学派,还可以从材料切入,考查其他学派的思想主张。如道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法家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依法治国等。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371年太祖对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120进士抱怨说,朝廷诚心寻求才能之士,但得到的只是空话连篇的人。他不仅停止了科举考试达十几年之久,而且重编了《孟子》,删去了其中85条内容。原因可能是孟子主张:
A.君轻民贵
B.君舟民水
C.仁政爱民
D.人性本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