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20-01-22 01:25:43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4分)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贵族性格,世族力量强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材料二?我们既然有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政府形式,……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立宪体制不愧为现代世界所产生的最稳定持久的政治结构。它经受了领土大扩张、对外战争、痛苦的内乱和国际关系的考验。……?我将向国会要求对付危机的最后手段——向紧急状况开战的广泛行政权力,如同确实遭受外敌入侵时应该授予我的大权。
——富兰克林?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第二帝国’’在政治结构和选官制度方面与“第一帝国”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4分)
(2)结合有关吏实,说明第三帝国的“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运用全球史观,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6分)
(3)材料二中罗斯福所说的“继承下来的政府形式”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你认为罗斯福所指的 “立宪体制”在罗斯福时期以及以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参考答案:(1)政治结构:三公九卿制向三省六部制转变;(或者从贵族制度向官僚制度转变。)(2分)选官制度:由察举制向科举制转变。(2分)
(2)政治方面:如废宰相,设内阁、军机处,加强皇权等;(2分)对外经济与文化交往方面: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等。(2分)
在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中国社会面临深重的危机。(2分)
(3)特征:三权分立,权力制约与平衡。(2分)
变化:罗斯福新政后扩大了行政权力。(2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东西方不同制度下,各国的决策机构不尽相同,反映了东西方政治决策系统的差异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决定对外战争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①中国隋朝时对高丽用兵,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1分)
理由是?(1分)
? ②公元前420年的雅典: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1分)
理由是?(1分)
? ③1840年英国发动对清朝的鸦片战争,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1分)
理由是?(1分)
? ④1879年德国对法国宣战,决策者(或决策机构)是?(1分)
理由是?(1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要如何通过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要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丘吉尔的话反映了美国政体的哪些特征?(2分)?并指出英国政体有别于美国政体的主要表现。(4分)


参考答案:(1)①皇帝(1分)? 理由:皇权至高无上,掌握国家一切军政大权。(1分)?  
②公民大会(1分)?理由: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1分)? 
③议会(1分)? 理由:议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权力中枢,掌握实权。(1分)?  ④皇帝(1分)? 理由: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国家元首拥有宣战权。(1分)?
 (2)特征:总统掌握行政权,但受到国会的制约(1分)内阁只对总统负责。(1分)? ?表现:英国首相是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又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有权解散议会。(2分)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2分)


本题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古今中外的政治体制的特点。中国古代的体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皇权至上;雅典实行的是民主制,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构;近代英国的权力中心是议会,也是决策机构;德国虽然建立了近代的政体,但是其权力中心还是在皇帝身上。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很容易的得到答案。(2)此题考查的是英国与美国的政体特点。英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实行的是责任内阁制,内阁就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因此丘吉尔需要取得内阁成员的一致;美国是三权分立的体制,需要考虑国会的制衡作用。
点评:此题涵盖了古今中外主要的政体类型,跨度比较的大,需要对相关的知识进行整体的把握。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和雅典的政治体制的比较、英国同德国政治体制的比较和美国与英国的政治体制的比较等。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一部八尺车床,美式为纯钢流线型,装有电风扇,只需二百四十万元法币,而一部中国厂造,设备简单之车床,需一千万元以上。棉花在上海需十万元法币一担,而美国上等米米特林棉,只需九百元法币一担。”造成此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国民党当局(  )
A.对民族资本的支持,无限度鼓励外货进口
B.对民族资本的支持,严格地限制外货进口
C.对官僚资本的支持,无限度鼓励外货进口
D.对官僚资本的支持,严格地限制外货进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据“法币”和美国货在华等信息可知,此现象发生在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同美国签订一系列条约,减免大量美国商品进口税,美货汹涌而至。国民党当局对民族资本支持不符合这一时期的史实,排除A、B;正是由于国民党当局对官僚资本的支持,无限度鼓励外货进口,才造成美货在中国有利可图,价格仍较中国货物低廉,排除D。正确答案为C。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25年,一位外国游客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有
A.报童叫卖《申报》创刊号
B.握手成为社交场合的常见礼节
C.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
D.摩登女郎身着旗袍吃西餐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32年国民政府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调查全国的资源和工业情况,在此基础上,1934年9月到1935年4月制定了《重工业建设计划》、《战时燃料及石油统制计划》、《四川水力建设计划》、《运输动员与统制初步计划》、《粮食存储与统制计划》等。这表明当时国民政府(? )
A.加紧动员全国物力围剿工农红军
B.自主强力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C.着手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来袭
D.积极因应日本帝国主义步步侵逼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0世纪30年代,随着日本侵华的逐步加深,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题干信息表明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战时统治政策正是这一时代背景的反映故D项正确;此时红军已经长征,对红军的围剿已初步胜利,且与材料主题不符,故A项错误;B项主要发生在国民政府初期,与题干“《重工业建设计划》、《战时燃料及石油统制计划》”信息不符,排除;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已经爆发,故C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