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22 01:22:24
1、判断题 (汉书·严安传>载:“(秦朝)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由此可见秦朝
A.徭役、兵役繁重
B.刑罚很严酷
C.赋税很沉重
D.人民很勤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能力和对历史名词的区别分析能力,徭役是农民承担的无偿劳动,兵役是农民当兵的义务,而赋税则指农民向封建国家交纳收获物。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
1953年全国第一次普选?第一届人大召开纪念邮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纪念邮票
材料二? 1967年8月5日,刘少奇在中南海受到残酷批斗。他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罢免了我国家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摘编自《历史上的今天》
材料三?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q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根据材料一中的有关图片信息,说明建国初期中国在民主与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意义。(5分)
(2)材料二中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此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3分)
(3)用史实说明材料三所反映的中国在治国方略方面的重大变化,并简述其影响。(4分)
参考答案:(1)成就;实现了第一次全国普选;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分)
意义;建立起新型的人民民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
了法律保证。(2分)
(2)背景;“变革”时期,全国陷入大动荡。(1分) 问题;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摧残,国家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2分》
(3)史实:颁布1982年宪法,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2分)
影响: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快了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2分,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解析:(1)根据图片很容易看出反映的我国政治建设的成就,主要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宪法的颁布的情况。其意义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材料二反映的是文革时期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破坏,这从反面说明了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性。(3)改革开放后民主法治建设受到极大的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文件,颁布了宪法,做到有法可依。大量法律的颁布,加快了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为依法治国创造了条件。
点评:新中国建立后,积极地进行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人大制度建立。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我国的第一步社会主义宪法;此外,还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成为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法制建设方面,在颁布一系列的法律后,与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战略。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在“左”倾错误的影响下,产生的失误或造成的危害有
①“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②“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③大炼钢铁运动?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八字方针是纠正“左”倾错误的。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新中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不结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说明是“另起炉灶”政策的体现,故本题选择B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在电影《让子弹飞》的开场中,有一个八匹白马拉着两节火车奔腾的镜头。尽管这是艺术夸张,但马拉火车确实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发生过。它最能说明( )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昭示新时代的到来
B.当时蒸汽机车的制造水平太低
C.落后意识是实现近代化的最大障碍
D.清朝专制统治的腐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火车用马拉,这说明了当时普遍存在着落后的封建意识,这是中国走向近代化的最大障碍。A、B、D三项未能体现问题的本质。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