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20-01-22 01:18:06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2002年5月,新疆霍城垦区居民王振明因一根电线落地而触电身亡,其妻状告该地供电部门失职,要求人身损害赔偿,最终获赔39732元。其法律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涉及的是民告官胜诉的事例,而民告官的法律保障便是《行政诉讼法》。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春秋战国时期的某一思想家认为:“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这一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庄子
C.韩非子
D.墨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强调了“赏罚”在治理国民中的重要性,这符合法家学派的主张,故而C项符合题意,A B两项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D项是墨家学派的开创者。
点评:法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统治者采用的重要思想之一,其主张“以法治国”和加强君主权力,成为战国时代最受欢迎的学说,但由于忽视道德的教化功能和作用并主张用严刑峻法镇压民众,导致民众的不满,故在秦代以后丧失主导地位,让给了儒家思想。但中国自汉代以后的统治者多采用儒、法、道三家思想杂糅而用之。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该图是1976年发行的邮票“工农兵上大学”系列中的一张,从所学历史知识来分析,这应该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时期的教育现状(?)

A.文化大革命
B.建国初期
C.社会主义制度形成期
D.改革开放后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大革命的有关内容。一九七零年,文化大革命时期,高等学校招生废除考试制度,“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并确定工农兵学员的任务是所谓“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A正确,故本题选A。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保障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
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和提取信息能力和把握阶段特征。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是1954年。此时国家已经开始了社会主义改造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因此B项符合题意。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短暂的过渡时期,到1952年底已经通过土地改革、镇反、抗美援朝和建立国营经济等措施实现,排除A项。CD两项都是在1956年提出,故排除。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恐怕是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最好的印证。对以上观点理解不正确的是
A.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B.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C.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空前增强
D.尽管全球化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一趋势是无法改变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