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在线测试(2019年最新版)(三)

时间:2020-01-22 01:02:1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汉书·董仲舒传》说:“(董)仲舒遭汉承秦灭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 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 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以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然后可善治也。
——《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语?
⑴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
⑵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
⑶据材料四,概括实现“善治”的主要途径。
⑷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董仲舒历史地位的认识。


参考答案:
⑴大一统理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分)
⑵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理论。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6分)
⑶主张限田,反对土地兼并。(2分)
⑷改造传统儒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儒学大师。(4分)


本题解析:第(1)问,“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知董仲舒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2)问,“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这是主张君权神授,“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这是主张三纲五常;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这些主张都是为维护统一加强皇权提供理论支持的;第(3)问,“限民以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可见董仲舒主张限田,反对土地兼并;第(4)问,主要从其本人地位和所作贡献角度谈认识,角度不能过于单一。
点评:正确评价汉代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学”。
(1)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②对儒学成为主流的传统文化起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③建立太学和地方儒学教育系统,推动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
(2)消极影响:
①儒学独尊局面的形成,又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宣扬纲常伦理,从思想上压制人民的反抗。
②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并且导致两汉时期谶纬迷信思想泛滥。
③充满唯心和神学迷信色彩,宣扬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对该声明发表时的背景分析不正确的是
①中美建交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②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
③日本同台湾当局断绝了“外交关系”?④日本舆论强烈要求改善中日关系
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④      D.①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外交。材料声明应该是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时发表的《中日联合声明》。①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应改为中美关系缓和;田中角荣还没有访华,中日关系还没有实现正常化,故①③不正确。故选A。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到了恢复,随着中美关系的缓和,日本舆论强烈要求改善中日关系。
点评: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了一些列的外交的突破:1971年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国同美国关系正常化,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在中美建立外交关系后,中国迎来了一个建的高潮。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对此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A.传闻(口述)主观因素多,不能作为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
B.田中正明否定传闻(口述)历史具有考证价值,表现了严谨的史学态度
C.此观点正确反映了日本对华历史的态度,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
D.田中正明的言论否定了口述历史的史料价值,是为南京大屠杀翻案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田中正明说这番话目的是在否认日本侵华的历史,为南京大屠杀翻案,传闻(口述)也是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尽管其真实性不如实物证据高,但是决不可否认其价值的有效性。本题选D项,A项说法错误;B项与材料不符;C项说法完全错误。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史料的相关知识。历史研究分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制建设方针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联系史实可知,邓小平同时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十六字方针,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开启了崭新征程。故此题应选B项。
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冷战结束后,和平与动荡并存。下列各项中严重干扰和平与发展的因素有(? )
①霸权主义横行?②南北差距加大?③地区冲突不断?④恐怖主义抬头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题中所给四个因素都不利于和平与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2 3 4 下页 尾页 3/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