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1-22 00:53:5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早在雅各宾派专政的初期,法国资产阶级就已经对革命政府以恐怖手段制裁资产阶级的非法活动心怀不满了,但是在1793年年底以前,他们的不满尚未发展到想推翻雅各宾专政的程度。这是因为:在这个阶段上,革命专政内部还是比较稳定的、团结的,它得到人民的支持,要想推翻他也不那么容易,更何况当时他们还需要这个专政,如果没有这个专政抗击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封建制度就有复辟的可能,而这是资产阶级所不愿意的。但是等到1794年入春以后,情况就变化了,当时雅各宾派领导集团已经失去人民的支持,要想推翻他是轻而易举的。而且在法国多次取得军事胜利的情况下,封建复辟的危险已经解除了,资产阶级不再需要雅各宾派专政了。同时资产阶级对于1789年以来的政局多变早就感到厌倦,而对于雅各宾专政下的变幻莫测的政局更感到不安,他们要求一个安定的局面,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基于上面的原因,资产阶级在1794年上半年就下定决心颠覆雅各宾派的统治。他们在政治上的代表就是沼泽派及丹东派残余分子,而被打倒的、被镇压的吉伦特派及阿贝尔派残余分子也附和了他们。
(1794)7月27日,……国民公会乃通过了逮捕罗纳斯庇尔、丹东及圣鞠斯特的决议。……以来法国一直处于政治动荡、干戈扰攘的杌陧不安之中。……而动荡不安的局面是不利于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的,因此法国历史的发展要求结束这种局面,而只有推翻雅各宾专政,才能结束这个局面。这样,推翻雅各宾专政,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了。
——刘祥昌《世界史·近代史》
请回答:
(1)概述雅各宾派倒台的原因。(不得摘抄材料原句)
(2)有人说热月政变推翻雅各宾派专政,是法国历史的倒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此观点。


参考答案:(1)原因:一是资产阶级要求安定的局面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对雅各宾派的恐怖政策不满;二是雅各宾派领导集团失去人民的支持;三是军事胜利的情况下封建复辟的危险性解除了;四是反对雅各宾派的势力比较强大(6分)。
(2)观点不对。雅各宾派专政被推翻具有必然性,在国内外危机解除的情况下恐怖政策不利于资本主义秩序的稳定,热月党人统治时期,防止了封建的复辟,维护了共和政体和雅各宾派的土地法,是资产阶级正常秩序的起点,这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6分)。


本题解析:本试题主要抓住拿破仑上台前后的的社会政治状况来全面分析雅各宾派的内外政策,第一问主要根据材料分析,记得材料的要求是不得摘抄材料原句,因此要高度概括材料的信息,完整的同时注意准确度;第二问主要拿破仑上台的背景说明热月政变的性质和作用,当然也要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明代心学大师王阳明在《答罗整庵少宰书》中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这一思想的积极影响在于
A.重建儒学的信仰
B.完善心学体系
C.否定孔子的权威
D.批判专制思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依据“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可知,王阳明认为有些话就算是孔子说的,也不一定正确,可见这是对孔子权威的一种冲击,所以选C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人们习惯上把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称之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
B.制造材料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归纳能力。“蒸汽时代”依据是蒸汽机的推广,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为动力,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故选C。AB项并无本质的差别,关键是看驱动力;D项是二者的不同,但是不是主要的依据。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面是《申报·自由女子新婚谈》中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②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民思想观念的改革
③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④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题干所述为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婚姻习俗的变革,该题可以转化为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可知①②③④均正确,所以选A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的影响。并分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8分)
材料二?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类似西欧宗教改革或者文艺复兴的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有何相似之处?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有何不同?(6分)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6分)


参考答案:(1)影响:理学成为读书谋官的工具;成为官方正统学说;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有助于中国文明的延续;后期的日益僵化,压制思想进步。(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原因:吸收了佛、道因素;提出三纲五常是天理和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更能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2分。每点1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相似之处: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2分)
不同作用: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进步发挥重大的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4分)
(3)原因:缺乏形成个性自由的社会环境;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压制;文化专制与思想迫害等。(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中可以概括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
(2)本题考查学生对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与人文主义的比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李贽的思想跟文艺复兴在“个人理智上的自由”方面的相似之处:都提倡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权威。二者在促进社会制度进步方面起的作用不同:李贽的思想未对社会进步发挥重大的作用;文艺复兴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和近代科学的进步,从而推动了欧洲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过渡(或: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
(3)本题考查的是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明清时期“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是指明清时期批判思想为何没有推动社会的变革。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其原因:缺乏形成个性自由的社会环境;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腐朽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压制;文化专制与思想迫害等。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