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1-22 00:37:29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以下文物在四川出土的是? (? )
A.《御龙图》
B.曾侯乙墓青铜编钟
C.莲鹤方壶
D.嵌错赏功宴乐铜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难度中等。A项《御龙图》在长沙出土;B项曾侯乙墓青铜编钟在湖北出土;C项莲鹤方壶在河南省新郑县出土;D项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在四川出土。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国学大师王国维提出了著名的“二重证据法:“?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惟在今日始得勾之。虽古书之未得证明者,不能加以否定;而其已得证明者,不能不加以肯定,可断言也”。对此理解正确是
A.这种史学研究方法更注重地下之资料的研究价值
B.用这种史学研究方法研究后得出的史学结论应该深信不疑
C.这种史学研究方法对于具体史实的考证和抽象理论的论证作用很大
D.新材料不一定是新发现新出土的材料,而是新眼光新视角看待的材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二重证据法运用“地下之新材料”与古文献记载相量印证, 以考古代历史文化的历史研究方法,所以A的说法错误。结合一般历史知识,可知B、C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是错误的说法。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12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
重庆大足石刻始于初唐,兴于晚唐、五代,盛于两宋,现存约5万余尊,以佛教造像为主。石刻中的“牧牛”“醉酒”“养鸡女”等雕像,是生产和生活的生动表现,有一尊观世音菩萨像,菩萨不披袈裟,头着花冠,身饰缨络,颇似一尊宋代仕女像;另一尊母子像,母亲头包青丝帕,坦胸露乳,怀抱一男孩作喂奶状。这种头包丝帕的习俗,至今仍在大足边远农村地区沿袭。而“父母恩重经变图”共10组雕像,包括怀孕、临产、喂奶、母子同床等画面,并刻偈语:“三千条律令,不孝最为先,人间遭辟历(霹雳),地狱饮洋铜。”
在一处接连开凿的三个洞窟中,居中一洞为佛像,佛左右侍立十大菩萨;左为道君洞,太上老君像高洁古朴,左右侍立“大法”“真人”14尊像;右为文宣王洞,孔子头戴束巾,左右侍立颜回、仲由等十大弟子。
——摘鳊自刘长久等《大足石刻研究》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大足石刻所体现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大足石刻特点形成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12分)
(1)佛教中国化明显,儒家文化色彩浓厚;反映普通百姓生活;典型的地域特征;三教造像并存。(6分)
(2)中国文化兼容并蓄;佛教传播的需要,佛教自身变化;造像受世俗价值观和社会生活的影响;三教合流。(6分)


本题解析:第(1)问特点的回答,依据材料一概括即可。第(2)问原因的回答,考生可从中国文化的兼容并蓄、佛教自身的变化和三教合流的角度来思考。
【考点定位】佛教文化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2分)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材料?灵渠位于今广西兴安附近,是一条连接湘江与漓江的人工运河。在湘江中用巨大的石头垒成前锐后钝的分水坝,将湘江水一分为二,一支由南渠引入漓江,一支沿北渠回流入湘江。南北二渠总长34千米,构成灵渠的主体。
这条于公元前214年建成的运河,分湘入漓,北水南调,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开拓了南北水运通道,“溉田万顷”,为秦国随后深入岭南的数十万大军的后勤供给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为秦在岭南设置南海、桂林等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代修筑的长城,故迹已难探寻,而这条在近代被称作“兴安运河”的水道,历代修缮利用,“皆循其故道,因时而损益之,终不能独出新意,易其开辟之成规”。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灵渠被确定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灵渠的历史作用。(6分)


参考答案:(1)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保存相对完整;设计、修建科学合理。(6分)
(2)为开拓和管理岭南提供了交通支撑;灌溉农田;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6分)


本题解析:(1)依据“在湘江中用巨大的石头垒成前锐后钝的分水坝,将湘江水一分为二,一支由南渠引入漓江,一支沿北渠回流入湘江”可以得出设计、修建科学合理;依据“开拓了南北水运通道,“溉田万顷”,为秦国随后深入岭南的数十万大军的后勤供给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为秦在岭南设置南海、桂林等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得出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依据而这条在近代被称作“兴安运河”的水道,历代修缮利用,“皆循其故道,因时而损益之,终不能独出新意,易其开辟之成规”可以得出保存相对完整
(2)依据材料“为秦国随后深入岭南的数十万大军的后勤供给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为秦在岭南设置南海、桂林等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得出灵渠的开凿为开拓和管理岭南提供了交通支撑;依据开拓了南北水运通道,“溉田万顷”可以得出灌溉农田;灵渠的开凿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有利于促进中原地区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面是关于秦筑长城的诗句,你认为哪个观点比较全面客观( ? )


A.“祖舜宗尧自太平,秦皇何事苦苍生。不知祸起萧墙内,虚筑防胡万里城。”
B.“秦筑长城比铁牢,蕃戎不敢过临洮。虽然万里连云际,争得尧阶三丈高。”
C.“秦皇筑长城,乃为万世利。连山绝谷势蜿蜒,雄图自足制中外。”
D.“当其兴大役,天下皆痍疮。以之召祸乱,不旋踵灭亡。岂知易代后,功及万世长”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