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史》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1-22 00:35:0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李鸿章、郑观应的主张有利于经济近代化;章太炎的主张有利于政治近代化;梁启超的主张有利于政治、思想近代化,因此ABD都不是共同点。材料中的人物虽然主张不一样,涉及领域也不一样,但是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故选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下列举措实践了贾谊这一主张的是:
A.秦始皇推行郡县制
B.汉景帝制定削藩策
C.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D.宋太祖派文臣做知州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中央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即希望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较少的成本来取得较多的成果。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
①“多”? ②“快”? ③“好”? ④“省”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由于“左”倾错误,当时中共急于改变落后面貌,在实际工作中盲目求快,只注重速度和数量,而忽视质量和效益,即只注意了“多”和“快”。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陆游《杂赋》:“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诗中“草市”出现得益于
A.城市布局的变化
B.市民阶层的兴起
C.娱乐场所的出现
D.商品经济的发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观察下图,图一反映的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图二的内容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
? ? ? ?图一?图二
A.反对皇权专制
B.反封建礼教
C.反殖民侵略
D.反教会压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十日谈》把矛头主要指向天主教会和教士,《红楼梦》主要反映了封建制度走向衰落;A是启蒙运动的矛头所在,B是《红楼梦》的作品内容,两者均没有C的内容。


本题难度:困难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