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六)

时间:2020-01-22 00:08:48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与上述认识最接近的观点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理在气中,道不离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中可知,人和万物都是由于阴阳二气和水火木金土五行相互作用构成的,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此种思想与程朱理学相似。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A.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
B.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
C.有力地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
D.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准确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主要阐述了董仲舒的新儒学是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结合法家、阴阳五行家思想,主张用思想大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符合汉武帝的统治需要,因此B符合题意。故选B。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秦代焚书禁学和汉代独尊儒术采用的手段大相径庭,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但两者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相同的,即
A.文化氛围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
B.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
C.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
D.为不同思想留下适度发展的空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秦始皇焚书坑儒的作法使春秋战国时期生动活跃的文化氛围转为死气沉沉,文化内容由综合宽容转向专制,汉武帝时期虽然实行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却不是所有的除了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消亡了,而是不再是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学成了正统思想,所以D项是汉代文化局面。其实无论是焚书坑儒还是罢黜百家的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政治上的统一,所以C项说法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949年10月至1956年底,中国历史的主题是
A.恢复国民经济
B.巩固人民民主政权
C.向社会主义过渡
D.实行三大改造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1949年10月至1956年底,处于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时期,所以当时历史主题是向社会主义过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十八世纪晚期至十九世纪早期,民族解放运动的强大潮流首先在美洲兴起。在这次强大的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中,受到沉重打击或较大打击的殖民主义国家有:
①西班牙②荷兰③英国④法国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5 6 7 下页 尾页 6/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