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频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五)

时间:2020-01-21 23:49:22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唐玄宗时的户数是唐太宗时的近三倍,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A.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B.带来沉重的人口压力
C.造成粮食、资源的紧张
D.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解答本题首先必须明确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人口的增加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封建社会,土地资源还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人口的增加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动力,因此它的主要作用是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故本题的正确答案应选择A。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德国的动向最为敏感的历来是法国人,德法关系从来都是驱之不去的民族情结;从1870年到1945年法国和德国三次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在战争的硝烟还没有散尽的时候,法国政治家们首先考虑到的是怎样使鲁尔钢铁基地不复为德国为所欲为地使用,……那就是组织一个煤钢联营的有限的联合来限制德国。?
——《20世纪的欧洲》
材料二?今天是欧洲历史性的一天。……在今天,我们要欢迎欧盟大家庭里又多了10个新成员国(塞浦路斯、匈牙利、捷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和7500万新的欧盟人民。在欧洲一体化进程启动了50年后,冷战造成的欧洲分裂已一去不复返了,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联合的欧洲。
——欧盟委员会主席罗马诺·普罗迪在欧盟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04年5月1日)
材料三?欧洲联盟的成员国有太多的“民族主义”,它们更多地着眼于本民族的利益,而不肯把欧洲的“共同利益”放在“民族利益”之上,……随着新世纪的来临,西欧各民族之间在各方面的“同一性”还会增多,这是合乎逻辑的。纯粹的理性逻辑完全有理由预告,“一体化”以及“全球化”的理性发展终有一天使“民族国家”的界限毫无意义。但是超越时空的逻辑取代不了现实的世界;今天看来,那仍不过是看不到边际的乌托邦。
——《20世纪的欧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法国和德国三次在战场上兵戎相见”具?
体指哪三次战争?简述最后一次战争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重
大事件。(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就欧洲的一体化和民族主义两者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3分)


参考答案:(1)普法战争、一战、二战;(3分)近代以来以欧洲中心的国际政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2分)(2)1967年欧洲共同体建立;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或1991 年,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1999年欧元诞生(或2002年欧元正式进入流通领域);欧盟东扩。(4分)(3)一体化是欧洲发展的总趋势;欧洲一体化是同一性和多样性的有机统一;欧洲一体化在一定程度上会牺牲民族利益;民族主义会影响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任答3点即给3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
A.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用
D.民水君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但其思想中却融合了大量法家思想,这使得他能成为法家两位著名人物韩非子和李斯的老师,他是一位“承儒启法”式的人物,强调“礼法并用”,所以答案选C,A是荀子的天道观,B是人性论,D是荀子的民本思想为法家所反对。
点评:荀子是中国战国时期以为非常重要的思想家,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其特殊的地位,因为他上承儒家孔孟后启法家韩非李斯,是以为“承儒启法”,讲求儒法并重的独特人物,本题即是最好的反映和说明。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这些内容摘自
A.《新民主主义论》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7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漫画《思想家的话语》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凡以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也.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进行教学的场所)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间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四?孔夫子之在中国,是权势者们捧起来的。……凡有企图获得权势的人,就是希望做官的人,都是读‘四书’和‘五经’, ……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权势者们 的‘敲门砖’的差使的。
——鲁迅《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人物A、人物B和人物C分别是谁?(3分)
(2)据材料二,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或措施?(2分)这一主张对我国后世思想领域的影响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6分)
(4)汉代以后中国出现了一切“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其原因何在?(2分)
(5)在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孔子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2分)


参考答案:
(1)A指孟子B指荀子C指孔子(3分)
(2)主张或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创办各级学校进行教化(2分)影响:儒学被统治者推崇(确立)为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阻滞了各种学术思想的发展等。(2分)。
(3)主张:反对盲从孔子;反对将圣人之言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男女平等)。(3分任答三点)
时代背景:商品经济活跃(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市民阶层(或工商业者)队伍壮大;封建专制制度走向衰落。(3分)
(4)统治者的推崇;科举考试的推动。(2分)
(5)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性地继承和发扬。(2分)


本题解析:本题侧重考查汉朝、明代和新文化运动时期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要求学生具有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并运用材料来说明和论证历史问题的历史素养,同时要具有质疑精神和独立思考的品质。第(1)问,解答本问需要结合图片中三位的对话内容即可判断出A是孟子、B是荀子、C是孔子,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是解答本问的关键。第(2)问,由材料中“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莫不以教化为大务”归纳其思想主张或措施即可,其影响结合儒家思想备确立为正统思想分析归纳即可。
第(3)问,由材料“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即反对盲从孔子、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等;时代背景结合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以及封建制度的衰落归纳即可。第(4)问,考查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在汉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得到了统治者的推崇以及科举考试以儒家的经典著作为考试内容,因此出现了“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的现象。第(5)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围绕今天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为主题进行分析归纳,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批判性地继承和发扬。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4 5 6 下页 尾页 5/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