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考点巩固(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20-01-17 02:06:2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1945年12月美国总统说:“我感到毫无疑问的是,俄国意图入侵土耳其,攫取从黑海通往地中海的海峡。除非让俄国看到铁拳和听到强硬的语言,另一次战争就很难避免。我认为我们不应当再搞什么妥协了……我对哄孩子似的迁就苏联人感到厌倦了。”美国“不再妥协”开始的标志是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提出欧洲复兴计划
C.提出“杜鲁门主义”
D.发表“铁幕”演说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除非让俄国看到铁拳和听到强硬的语言,另一次战争就很难避免”说明美苏两国由过去的盟友转变为敌人,美国要与苏联全面对抗,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冷战”的是马歇尔。“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冷战”开始的标志,A项是军事上的冷战政策,D项冷战的序幕,故选C。
考点:冷战的过程
点评:本题考查对冷战过程的掌握,难度小。依据教材相关知识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次
A.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B.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
C.民族解放运动
D.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20世纪60年代初,欧洲的头号资本主义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D.联邦德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进入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时期,到60年初已经成为欧洲头号资本主义国家。


本题难度:困难



4、选择题  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A.东方会议召开
B.“九、一八事变”
C.“二二六”兵变
D.广田宏毅组阁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亚洲战争策源形成的有关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通过对有关史实的再认再现可知,正确的答案为D.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A.独裁与民主
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二战是反法西斯之战,法西斯是独裁的标志,而反法西斯则是维护民主,故材料所讲的“意识形态之战”是独裁与民主之战。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