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答题技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答题技巧(2019年最新版)(四)

时间:2020-01-17 02:06:01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炀帝忌刻,法令尤峻,人不堪命,遂至于亡。……及太宗即位,又命长孙无忌、房玄龄与学士法官,更加厘改。……玄龄等遂与法司定律五百条,分为十二卷,……又定令一千五百九十条,为三十卷。贞观十一年正月,颁下之。
凡削烦去蠧,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议绞刑之属五十条,免死罪,断其右趾,应死者多蒙全活。……自是比古死刑,殆除其半。
——《旧唐书》
材料二?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故知赏罚不可轻行。
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
——《唐律》
材料三?贞观五年,张蕴古为大理丞。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风疾,言涉妖妄,诏令鞠其狱。蕴古言:“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太宗许将宽宥。蕴古密报其旨,仍引与博戏。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既而悔之……因诏曰:“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五覆奏,自蕴古始也。又曰:“守文定罪,或恐有冤。自今以后,门下省覆,有据法令合死而情可矜者,宜录奏闻。”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制定法律的原因和目的。与隋律相比,唐律体现了什么特点?(4分)
(2)据材料二,唐太宗制定的法律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2分)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现象?“既而悔之”又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个人品质?(2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贞观之治的出现与哪些因素有关。(2分)


参考答案:
(1)原因:隋律过于严苛;吸取隋亡的教训。(2分)
目的: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1分)
特点:慎用刑法。(1分)
(2)思想:赏罚分明;整顿吏治。(2分)
(3)现象:唐太宗虽然慎刑,依旧存在冤杀。(1分)
品质:知错能改,自我反省。(1分)
(4)因素: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唐律提供的稳定秩序;唐太宗优秀的个人品质。(任答2点,共2分)


本题解析:
(1)注意材料一开头语句“炀帝忌刻,法令尤峻,人不堪命,遂至于亡” 可知原因是隋律过于严苛;吸取隋亡的教训。 再从统治者的角度分析目的。然后根据“凡削烦去蠧,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可知特点是慎用刑法。
(2)提取材料信息“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故知赏罚不可轻行”可知是强调赏罚分明;“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可知是用重法惩治贪官,整顿吏治。
(3)提取材料信息“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既而悔之”,可知是唐太宗虽然慎刑,依旧存在冤杀。“因诏曰:“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可知太宗知错能改,自我反省。
(4)综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材料一体现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材料二体现唐律有利于稳定秩序,材料三体现唐太宗优秀的个人品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1971年中国得以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最主要原因是
A.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B.中美关系的缓和
C.美国遏制与封锁中国政策的失败
D.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新中国建国之初,为加强财经管理,中央人民政府决定重点解决
A.对民族资本赎买问题
B.工商业的合理调整问题
C.机关企业干部贪污和浪费问题
D.中央财政收支脱节问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德国哲学家李凯尔特说:“历史主要是研究人的,但是在人的生活中,并不是一切事物都对历史具有同样意义……只有价值联系才使我们重视此一事件而忽视彼一事件……假使没有这种价值联系,那么我们对人类历史生活中的个别差别,将像对海上的波浪或风中的树叶那样漠不关心。”对此理解正确是
A.历史研究应以个人的活动为核心
B.历史研究侧重事件对事件的价值联系
C.历史是探索发现孤立的个别事件
D.历史研究是人对价值判断的主观体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为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史料解读能力。注意材料中关联词“只有”“假使”“那么”所表达的意义即可判断D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有关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古代在经验技术的发展水平上远远超过西方,但为什么近代科学却首先在西方诞生,而中国反而远远落在西方后面呢?”这是英国学者李约瑟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研究中重点探讨的问题,在史学界被称为“李约瑟难题”。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中西差异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原因:①中国受腐朽的专制制度的束缚,而西方先进制度的确立,有利于科技发展;②中国推行闭关锁国政策,隔绝了中外文化交流,而西方相对开放,思想自由,便于广泛吸纳;③中国受固有的农耕经济的阻碍,而西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大大增强了开发新能源与科技创新的驱动力;④中国长期实行科举制,重人文总结,轻自然探究,而西方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比较重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⑤研究风格上,中国比较注重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而西方比较重视严密论证和演绎推理。(每一点1分,答对其中四点可得4分。若仅从中国或西方一个角度答,答出四点可得3分;若答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国心理,西方文化的海洋心态”、“环境气候”、“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本题解析:中西方在科学技术发面的差异体现在中西方的社会形态,社会意识,以及统治政策以及科学家的研究精神上。另外宗教,环境,设备,资金等因素也是造成差异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3 4 5 下页 尾页 4/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