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高考知识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高频试题预测(2019年最新版)(九)

时间:2020-01-17 01:33:1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4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也随之发生一系列的重大变化。
材料一 市场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能自动平衡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因此,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生产效益如何分配,都无需政府干预。政府惟一的作用就是当好“守夜人”,即防止暴动、偷窃、欺骗,确保个人自由和公民机会均等。这种经济理论的信条是“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
——岳麓版新课标教材必修Ⅱ
材料二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岳麓版新课标教材必修Ⅱ
小题1:材料一反映了一种什么经济思想?(2分)
小题2:依据材料二分析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说明“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6分)
小题3:罗斯福总统逝世时,中国共产党主办的《新华日报》在1945年4月14日发表社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给予了罗斯福总统极高的评价。试结合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国际形势,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会给罗斯福这样高的评价。(4分)
小题4:1992年克林顿入主白宫后,倡导介于自由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对美国经济实行改革,使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率下降,财政赤字递减,经济增长加快,呈现繁荣景象。从罗斯福新政和克林顿改革取得的成效中,你认为政府应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经济思想:自由主义或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2分)
小题1:变化:政府开始干预经济。(2分)说明: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4分)
小题1:实行新政,遏制了法西斯势力,保留了民主制度;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为抗击法西斯作出了重大贡献;向中国人民提供援助,支援了中国人民的抗战。(4分,答出2点即可)
小题1: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宏观调控,以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2分)


本题解析:本题从罗斯福新政前后的变化的角度考查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角色的变化,同时考查了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
小题1:考查罗斯福新政前市场经济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小题1:考查罗斯福新政中政府角色的变化及罗斯福新政的相关内容。
小题1:考查20世纪30、40年代与罗斯福相关的基本史实,指出罗斯福对世界的影响。
小题1:考查了政府在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自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倒闭开始,三个多月后,由美国次级债引发的金融风波,竟迅速波及他国,发酵成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当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西方引发了一股“马克思热”,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马克思的有关理论。这一现象给我们最主要的启示是
A.必须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无法克服
C.必须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大力提高经济的国有化程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按照马克思的理论,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激化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社会自身无法克服的。故B项正确。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希特勒一方面许诺实行社会主义,一方面强调“反对赤祸”,其实质目的在于
A.欺骗德国民众和西方大国
B.调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C.在西方大国与苏联间中立
D.既反对社会主义又反对资本主义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材料中的“它们”应是西方大国,而不是苏联,这就表明希特勒打出反对布尔什维主义这一招牌的主要目的就是欺骗西方大国。希特勒许诺实行社会主义,是针对德国民众。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二战后,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的特征有
①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②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
③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④实行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数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的产品课以重税。
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三?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一一余粮的自由支配也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一一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列宁选集》卷四
材料四?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讲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一一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实行资本主义。
请回答:
①依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新政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
②材料二中列宁的初衷与现实为什么会发生矛盾?
③材料一与材料三相比在农业政策上它们之间有何异同?
④通过材料四你是如何理解不同制度的国家之间的经济政策的?


参考答案:①强制农民减少耕地、牲畜,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国家补贴遵守缩减任务的农户,限定一定范围的农产品生产,重税惩罚超产产品。目的在于使消费趋于平衡,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②列宁的初衷是以上层建筑的力量来改造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中的分配和生产问题,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他忽视了当时俄国落后的生产力状况和本身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如:经济困难、农民不满等等。
③手段目的相同:都主张国家对农业生产和分配进行干预或调节,以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但它们的历史条件、措施和结果等方面都不相同。
④任何一种社会制度都没有固定不变的经济模式,发展经济,需要不断地改革。


本题解析:该题属于混合型材料解析题,第一问要依据材料作答,不能照抄课文内容。第二问要运用唯物史观来分析原因。第三问要对二者从总体上进行比较。第四问有一定的综合性,要在全面、正确理解上述几段材料实质的基础上得出一个理论性的认识。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8 9 10 下页 尾页 9/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