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试题巩固(2019年最新版)(十)

时间:2020-01-17 01:32:3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的学生子夏说:“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孟子》一书载:“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孟子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然而舜有天下也,孰与之?曰天与之。”
材料二: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故道大,天大,地大,人大,域(意宇)中有四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材料三: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请回答:
(1)下列观点不符合儒家学派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得乎立民而为天子”
C.“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D.“法不阿贵”
(2)材料一、二、三所说的“天”各指什么?
(3)材料一、二、三的哲学观点是什么?
(4)荀子除了材料三的观点外,还有什么与“天”有关的观点?


参考答案:(1)D
(2)材料一中的“天”是一切的最高主宰,某种神秘力量;材料二中的“天”不是一切的最高主宰,而是比地大,同地一样的物质的天;材料三中的“天”是指自然界。
(3)材料一、二的观点是客观唯心主义,材料三的观点是朴素的唯物主义。
(4)制天命而用之,即人们能够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


本题解析:该题旨在考查依据材料和哲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考查古文功底,读懂后再与教材中的内容对照,D项是法家思想的体现,可用排除法。第(2)问与第(1)问的考查功能相同,读懂材料并分析即可。第(3)问虽体现政史结合,但较简单。第(4)问侧重于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斯宾诺莎的法律思想是建立在人性论基础之上的。他认为,社会之所以需要法律,是为了约束人们,使之听从理性的指导,而人并不是生来就能听从理性指挥的,因此,法律是人类本性的需要。以下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与之有相似之处的是
A.朱熹
B.董仲舒
C.李贽
D.王夫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的含义是(? )
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
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
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
D.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概念的能力。A项是解体的原因,B、C项与史实不符,农业和手工业分离,自已自足不能维持,自然经济解体D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自古以来的说法是民告官,打不赢,新中国成立后为民告官提供的法律保障是
A.共同纲领
B.1954年宪法
C.1979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根据所学,在1982年新宪法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可见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的原则,为民告官提供了法律基础,所以D正确,ABC没有涉及这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柏拉图为说明“理念”曾这样描述过“美德”:“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借剑还是不是美德呢?”该材料表明柏拉图
A.认为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是最高知识
B.鼓励人们要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
C.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
D.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类的感性世界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柏拉图通过“还剑是不是美德”的故事来鼓励人们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而不盲从,B项正确;A、C分别是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的观点;D项与材料不符。


本题难度:简单




首页 上页 9 10 下页 尾页 10/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