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9年最新版)(七)

时间:2020-01-17 01:26:34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事业编教师公务员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剧摄制于19世纪末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民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
D.世界电影开始进入有声时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拍摄于1905年,A错误;此时仍是清政府统治下,C错;1927年10月6日,华纳的音乐故事片《爵士歌手》上映,标志有声电影诞生,D错。《定军山》的拍摄体现中西合璧的特点,将中国的国粹和现代化的电影艺术相结合。故选B。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某个时期曾出现“写万首诗、唱万首歌运动”,有首诗歌写道:“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这个运动从属于
A.土地改革运动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红卫兵运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大跃进运动中,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题干主要反映了大跃进时期经济建设中片面夸大主观能动性,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C符合题意。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土地改革的情况;B项错误,三大改造主要是改造的生产关系,由私有发展成为公有;D项是文革时期的动乱。
点评:1958年,在总路线的指导下,错误的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标志的大跃进运动,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的特征,是左倾错误的发展。造成了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左倾错误的发展,给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带来巨大的灾难,但是我们党在总结错误的过程中不断的进步,1960年出台了八字方针进行调整,经济建设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一位西方把学家说,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悲壮之举,“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太的叙事史诗”。
土尔扈特回归祖国大事年表

——摘嫡自马汝珩、马大正《漂落异域的民族》等

小题1:土尔扈特汗国和伊犁河各地都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水草丰美,适合游牧业的发展。分别说明两地水资源丰富的原因。(12分)
小题2:分析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原因。(12分)
小题3:土尔扈特在回归造中历经艰辛,其中来自自然的威胁主要有哪些?(8分)
小题4:如何理解土尔扈特的回归是“值得我们传诵的一篇伟大的叙事史诗”?(8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土尔扈特汗国:河流较多(有伏尔加河、乌拉尔何等),距离大西洋较近,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多。伊犁河谷地:西风带来的水汽较少,但因地形抬升,降水量增加,同时有高山冰雪融水。
小题2:土尔扈特与其他蒙古各部联系密切,遵守本民族的法典,保持其文化传统;与清朝政府保持往来,眷恋故土,对祖国有认同感;沙皇俄国和奴役土尔扈特人,让其充当炮灰,土尔扈特游牧区屡受侵扰和掠夺。
小题3:冻害(气候寒冷);缺水(干旱);缺草(料)。
小题4:土尔扈特克服艰难险阻、回归祖国,表现了不畏强暴、心向祖国的优秀传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体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本题解析:
本题从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入手,考查考生从中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同时考查考生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的理解和认识。
第(2)问考查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原因,要从大事年表中归纳概括重要史实,从土尔扈特本身的主观角度和沙俄压迫的客观角度来分析。
第(4)问考查的是对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评价,可以从克服困难、不畏强暴、心向祖国的角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角度以及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等角度认识。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4分)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世界局势有着重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材料二?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年5月)
材料三?近年来中关关系大事摘录
2001牟4月1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军用飞机,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我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
200l年12月27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
2010年1月29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达64亿美元的武器,中国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
2010年4月1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关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2分)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三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1分)反映了当今国际形势具有什么特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请就中美两国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双边关系谈谈你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
(1)特征:对抗。(1分)原因:意识形态的矛盾;国家利益的冲突。(2分)
(2)行动:1971年基辛格访华;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并发表《中美联合公报》;1979年,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答出其中任意两点给2分)
影响: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4分)
(3)态势:合作与冲突交织。(1分)特点:和平与动荡、缓和与紧张并存。(2分)
(4)应该超越意识形态的分歧;增加互信,促进交流和合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答出其中任意两点给2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材料,提炼信息,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第(1)问,可以依据材料中“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等信息可推断出当时中美之间敌视的立场,原因分析可以从两方面归纳,即根本原因(外交政策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和现实原因(采取何种社会制度);第(2)问,解题时注意把握关键词:“20世纪70年代”“较正常的关系”即归纳70年代中美关系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归纳即可;影响的分析需要首先考虑对亚太地区的影响,其次分析归纳其对世界局势的影响;第(3)问,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归纳,由材料可知材料从中美关系的合作与冲突相交织反映近年来中美关系的态势,由此可以归纳出当今国际局势的特点。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次类题目,需要结合上面问题分析,围绕材料主题分析归纳,初六中美双边关系应以合作、协商为主题展开论述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关于欧洲联盟的表述最准确的是:欧洲联盟是一个
A.经济集团
B.政治集团
C.经济军事集团
D.经济政治集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欧共体发展为欧盟,标志着欧共体由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所以欧洲联盟已经成为一个经济政治集团。


本题难度:一般




首页 上页 6 7 8 下页 尾页 7/10/10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考试资料40G
【省市县地区导航】【考试题库导航】
 ★ 高考省级导航 ★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 高考信息汇总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历年真题 ★ 
 ★ 高考题库 ★ 
 ★ 高考题库 ★ 

电脑版  |  手机版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