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1-17 01:14:13
1、判断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欧洲列强竭力寻求新的殖民地,以确保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有海外市场,经济上的竞争还激起了对殖民地的争夺。由于德国人直到1871年国家统一之后才参与殖民地争夺,所以,他们特别积极,要求建立一个与其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相称的帝国。泛日耳曼同盟把目标对准了葡萄牙、荷兰和比利时这样一些小国的富裕的殖民地,并坚决认为德国还必须拥有“显要的地位”。但是,德国人发现,他们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地区都受到了英国辽阔的殖民地的阻挡;他们痛骂英国人是“占着毛坑不拉屎的”的自私鬼。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的影响)
材料二? 1912年冬,哈尼斯曾坦率地告诉德国驻伦敦大使李奇诺斯基:英国必须竭力维持大陆两个集团的均势,决不能听任法国被搞垮;因此这种爆发时,英国一定会站在法俄一边。威廉二世也是心里有数的,他曾说:“当斯拉夫族和日耳曼族进行最后斗争时,盎格鲁一萨克森人将站在斯拉夫人和高卢人一边。”
——赵辉杰《略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德关系的演变》
材料三?有人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不过是欧美国家与亚洲国家围绕是欧美人还是亚洲自己人对亚洲管理权的争夺,币中国人却阻止了日本人的“大东亚新秩序”计划。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前英德两国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及怎样认识。(1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材料三的观念。(12分)
参考答案:
(1)表现:①殖民地之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济实力迅速增长的德国感到自己殖民地面积很少,而经济实力衰弱的英国殖民地面积却最大;
②商品市场之争。英国的工业生产垄断地位丧失,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下降,德国的轻重工业产品却在世界范围畅销。
③欧洲霸权、世界霸权之争。18世纪以来的作为欧洲霸主、世界霸主的英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地位出现动摇。从90年代起,德国突破大陆政策更多地着眼争夺世界霸权。
④海上霸权之争。德国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加紧扩充海军,海军力量很快增长到居世界第二,仅次于英国。(至少三点,每点分析到位3分,共9分)
认识: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世界各国的实力对比。英德矛盾实际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对外侵略扩展的牺牲他国利益、危及世界和平的冲突,对于双方都是非正义的。(从根源和定性认识,各2分,共4分,)
(2)这种观念是错误的。(2分)亚洲战争同属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组成部分,性质一样,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法西斯战争侵略和殖民统治,牺牲亚洲他国主权利益、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受害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是破坏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的非正义行为,正是中国等亚洲人民包括英美等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才打败法西斯日本,维护亚洲和平。日本法西斯的历史罪行只能反省而不能抹杀,这种用地区、人种、文明的冲突论来否定混淆淡化二战的性质,是对二战后和平的挑衅和对人类正义的亵渎,(从日本行为的非正义性来分析亚洲战争、中日冲突的实质,10分)
本题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根据材料“以确保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有海外市场,经济上的竞争还激起了对殖民地的争夺”“泛日耳曼同盟把目标对准了葡萄牙、荷兰和比利时这样一些小国的富裕的殖民地,并坚决认为德国还必须拥有“显要的地位””“英国必须竭力维持大陆两个集团的均势,决不能听任法国被搞垮”可以得出答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英德竞争的认识: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改变了世界各国的实力对比。英德矛盾实际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对外侵略扩展的牺牲他国利益、危及世界和平的冲突,对于双方都是非正义的。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的观点是:作者认为二战是亚洲管理权的斗争问题。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亚洲战争同属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组成部分,性质一样,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20世纪30—4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对外法西斯战争侵略和殖民统治,牺牲亚洲他国主权利益、给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受害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是破坏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的非正义行为,正是中国等亚洲人民包括英美等世界反法西斯力量联合起来才打败法西斯日本,维护亚洲和平。日本法西斯的历史罪行只能反省而不能抹杀,这种用地区、人种、文明的冲突论来否定混淆淡化二战的性质,是对二战后和平的挑衅和对人类正义的亵渎。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反意大利法西斯的重大事件不包括
[? ]
A.发动阿拉曼战役
B.召开德黑兰会议
C.发表《大西洋宪章》
D.登陆西西里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战场中,反法西斯力量最先转入战略反攻的是( )
A.苏德战场
B.太平洋战场
C.北非战场
D.西欧战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苏德战场的转折是1942年7月开始的斯大林格勒战役;太平洋战场是1942年6月的中途岛战役;北非战场是1942年11月的阿拉曼战役;西欧战场是1944年6月的诺曼底登陆战役。所以应选B。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⑴美国的中立政策禁止向交战双方输送军火,是公正的政策?
⑵英法为首的国联宣布意大利是侵略国,对它实行制裁,对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战有极大的帮助
⑶绥靖政策的实质是自私自利、姑息养奸
⑷西班牙人民孤军奋战,抗击叛军和德意法西斯?
A.⑴⑵⑶⑷
B.⑴⑵⑷
C.⑵⑷
D.⑵⑶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其中美国的中立政策不是公正的,英法的行为没有给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抗战有帮助,西班牙的抗战不是孤军,所以只有⑶正确,其余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5分)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希特勒迫害犹太文他精英
材料二?在希特勒统治德国以前,世界的科学教育中心不在美国,而在德国。19世纪后半叶,德国就进入了科学与教育的辉煌时代,超越了英国和法国,成为世界科学文化中心……截至1933年,德国共有32名获奖者,美国只有5名获奖者。当希特勒上台以后,推行种族主义政策,使得50万犹太人被迫流亡他乡,美国接收了这些难民中的四分之一,并给难民中的知识精英提供施展才华的环境,使得世界科学文化中心发生了一次洲际大转移,从欧洲转到了北美洲,从德国转移到了美国。到二战结束的1945年,德国的三项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在世者只剩14名,而美国已经有25名。难民知识精英把德国学术体系中最先进的方法
论和最严谨的学风带到了美国,奠定了美国在全世界科学教育上的领先地位。到夸天,美国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已经超过200名,有的年份的三项诺贝尔科学奖甚至被美国科学家包揽。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工真《文化的流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特勒迫害犹太文化精英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难民知识精英”对美国发展做出的贡献。(6分)
参考答案:
(1)原因: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日耳曼“优种论”的传播;意图掠夺犹太人的财富;为发动世界大战做准备;历史宗教因素。(9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2)贡献:是美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科技文化中心(2分);为美国开辟了多领域的研究(2分);为美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蓄积了大批人才(2分)
本题解析:(1)结合表格中的时间,联系所学知识可归纳出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日耳曼“优种论”的传播,掠夺犹太人的财富,为发动世界大战做准备,历史宗教因素。
(2)从材料二中“并给难民中的知识精英提供施展才华的环境,使得世界科学文化中心发生了一次洲际大
转移,从欧洲转到了北美洲,从德国转移到了美国”概括出美国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科技文化中心;“难民知
识精英把德国学术体系中最先进的方法论和最严谨的学风带到了美国,奠定了美国在全世界科学教育上的
领先地位。到夸天,美国的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已经超过200名,有的年份的三项诺贝尔科学奖甚至被
美国科学家包揽”概括出为美国开辟了多领域的研究,为美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蓄积了大批人才。
本题难度:一般